登录注册
海外储能市场最新动向解析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1-03 20:50:52

会议要点

1. 海外储能市场新进展解读

储能板块近期出现反弹,影响因素包括红海事件及出口数据转好。

顾总曾任职科华数据、华为等企业,现为逆变器创业企业海外市场总监,深入了解各区域市场。

2. 海外储能市场发展趋势

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预计装机量约250GW,中国130GW,欧洲55GW,美国30GW

美国市场增量空间较大,预计24年装机量达55GW,25年可达85GW

户用型光伏逆变器降价空间大,但市场未成规模,没有形成有效供应链及研发推动

3. 海外储能市场增长及策略分析

中东北非地区项目主要补充早期光伏投资的储能需求。

美国2023年储能市场有小幅增长,仅从1.2GWh到1.5GWh;欧洲市场则从3.9GWh增长到7.6GWh,德国和意大利占主要市场份额。

欧洲市场的高压储能产品主要在德语区使用,而南欧主要使用低压储能产品。PCS价格维持一定程度,但电芯价格下降明显,预期PCS利润空间依然可观。

4. 透视海外储能市场供需变局

欧洲市场库存积压源于22年中产能扩大与市场预期过高;预期欧洲和美国市场能有3~4倍增长,实际只有德国达到两倍以上。

欧洲市场实际需求与预期不符,导致压货现象严重;只有意大利市场消化了大量低压储能器,其他地区供过于求。

企业库存前置行为增加风险;有企业采取前置库存至客户仓库并延后结账,却未实际销售,此举对厂家风险大,类似家电销售模式但实施失败。

5. 海外储能市场深度分析

欧洲市场受红海事件影响,机器无法运输导致客户消化库存,预计1月将迎来需求高涨,部分厂商可能因此于3月达成供需平衡。

美国市场储能项目积压严重,高达30GWh,但受阿尔法法案影响,中企市场参与度受限,落地难度增加,外资进入成美国市场增长决定性因素。

南非市场由于政府资金投入少,尽管电力短缺,光伏和储能项目落地困难,民众消费力弱导致主流大厂竞争力较弱,未来需关注外资是否会进入市场推动增长。

6. 海储市场技术与格局展望

裂相机技术挑战:行业内逆变器工程师大多来自国外,缺乏裂相机技术经验,需要自主重新设计电路,成本高。

市场前景分析:光伏和储能行业即使受到红海事件等临时冲击,影响预计短期,长期行业趋势向好。

美国IRA政策:补贴主要针对本地生产厂家,近期政策趋严,对国内厂商进入美国市场的难度加大

7. 欧洲储能市场销售策略解析

欧洲储能市场的销售模式活跃,德业公司销售模式灵活,没有实行细微的价格区分,得到市场信任。

毒液公司通过提前布局和高性价比获得库存优势,而德业公司降价策略吸引了客户。

长期来看,紧张、得意和固德威技术相对优秀,首航技术实力强,预计大楚公司毛利在海外市场可高出国内15个点。

8. 德业品牌复苏

德业在欧洲市场经历品牌信誉危机但迅速反弹,10月起销量开始复苏,体现了危机应对和市场恢复能力强。

德业采用品牌降调策略并延长质保期,有效应对了市场上的口碑问题。

德业在整体营销和成本控制上表现优秀,在非主流微利储能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但逆变器利润良好,并主张以走量为主,确保市场份额。

9. 洞察海外储能市场布局差异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储能市场的战略差异:比亚迪提供整套储能系统且关注户用市场,宁德时代不自产储能集装箱而投资相关公司,但参与海外大项目。

市场适应性分析:德业在南非市场表现强劲,主因其产品适应当地使用习惯,突出人性化设计。

成本下探有限:国内互储与逆变器的价格竞争已接近成本底线,进一步的价格战将使企业盈利空间极为有限。'再降就没有意义了'。

会议实录

1. 海外储能市场新进展解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投资者,大家晚上好。感谢大家参与今天晚上的电话会议。在过去的两周里,光储领域出现了一个相对不错的小反弹,而储能市场的反应似乎更为迅速。我们银河电信认为,除了交易层面的诸多因素之外,近期发生的红海事件及出口数据好转也对市场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面对大家关切的问题,今晚我们特别邀请了储能行业的一线专家,顾总,为大家分享海外储能市场的最新动态。

 

顾总曾在科华数据及华为等头部企业任职,并现任一家逆变器初创企业的海外市场总监,对多个区域的市场有深入了解。顾总将首先进行为期40分钟的介绍,之后将有一个问答环节,届时各位领导可以针对感兴趣的问题与顾总深入交流。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将注意力转给顾总。谢谢各位。

 

2. 海外储能市场发展趋势

谢谢主持人,各位好。我将重点介绍海外储能市场最新动向。考虑时间因素,光伏部分我会简短阐述。首先,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装机量大约在250-300吉瓦(GW),其中中国市场约130吉瓦,欧洲55吉瓦,美国30吉瓦。预计明年中国将新增40吉瓦,达到总计170吉瓦;海外市场总体新增大约150吉瓦。

 

美国市场增长潜力较大,与中国市场在经济体量和用电量上十分相似,但其光伏市场容量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从2015年开始部署光伏项目,预计2024年美国光伏市场增量将达55吉瓦,2025年预计增至85吉瓦。欧洲光伏市场相对成熟,预计2024年增长约15吉瓦。

 

南美市场主要关注巴西和墨西哥,其中巴西曾是全球光伏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落地项目执行不佳,大型项目延迟,预计2024年增长有限。中东自2018年起地面光伏项目稳定在每年6-7吉瓦。东南亚地面光伏项目自2017年后已基本停止,在越南市场完成后,短期内难有新项目。

 

光伏逆变器市场分为项目和户用两大类。项目用逆变器分为组串式(180-350千瓦)和集中式(2-4兆瓦)。户用逆变器则分为单相(3000至10000瓦)和三相(从10千瓦到120千瓦)。全球项目类逆变器价格最低见于中东、印度和国内,此类逆变器利润空间已压缩至10%内。

 

户用型逆变器市场规模尚未形成,因此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储能市场的热度已部分挤压了光伏市场份额,这一趋势可能持续,导致户用光伏屋顶市场萎缩。

 

储能市场方面,2023年中国市场表现超预期,成为最大的储能市场,美国市场低于预期,未达到35吉瓦时。欧洲市场表现也未达预期。工商业存储项目部署慢,受补贴政策、认证流程等因素影响。

 

预计在2024年,中国市场将达到80吉瓦时,储能市场将继续扩大。

 

3. 海外储能市场增长及策略分析

在中东北非地区,特别是我刚提到的中东,当地业主主要关注的是北非的一些项目落地。他们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填补之前投资的光伏电站中出现的一些缺口。

 

到了2023年,美国市场在2022年时达到了1.2吉瓦时的存储容量,而预计2023年将仅有1.5吉瓦时。美国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分裂型逆变器这一非主流产品的限制,因为并不是每家公司都有生产。至于欧洲市场,在去年达到了3.9吉瓦时,预计在2023年将达到7.6吉瓦时。欧洲增量的主要市场是德国和意大利,二者在去年的市场容量合计为3.5吉瓦时,占据了总市场的80%到90%。

 

今年增长最快的市场依然是德国,其增长速度有望翻倍。按照去年的预估,欧洲市场的增长率应在60%左右,而德国市场出现了超预期的表现。而意大利市场的增幅也达到了40%,这也在预估范围之内。我们预计,到了2024年,美国市场有望达到2吉瓦时,欧洲市场则能达到10吉瓦时。

 

就产品价格而言,以PCS(电力转换系统)为例,目前主流产品的功率在250千瓦至2兆瓦之间,配上高压电池组,整个系统的价格去年大约是1.46元人民币每瓦时,而今年已降至1元人民币每瓦时。这一降价主要得益于电芯价格的急剧下滑。对于今后电芯价格是否还会调整,我不是电化学领域的专家,很难给出确切的判断。但我知道PCS的利润空间相当大,尽管成本在不断下降,到今年PCS的售价从去年的0.26元下降至0.1元多,不过成本实际不到0.1元,因此它的利润空间十分充足。即便价格继续下调,对整个系统的成本影响也不大。

 

至于未来项目中PCS的价格是否会进一步下降,我们还需要观察市场发展情况。相较之下,家用和小型商业储能系统的价格预计会持续下调。例如,48伏,功率在3000瓦至6000瓦之间的PCS,加上5度电至10度电的低压电池包,去年的价格为750美元,而今年在库存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价格仍然稳定在730美元左右。

 

然而在今年7月份,由于德国的一个欧洲事件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开启了连续两轮的剧烈降价,导致现在在欧洲市场上,功率在3000瓦至6000瓦的逆变器价格从750美元直降至600美元。甚至有头部企业将价格降至580美元的低点,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价格就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当谈到高压储能,其PCS电压范围是150伏至600伏,系统功率从10千瓦至25千瓦不等,配备有10度电至20度电的电池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压系统在德语区域尤为受欢迎,而南欧则主要使用低压储能系统。对比德国和意大利的市场,我们可以发现德国更倾向于高压产品,意大利则以低压产品为主。至于价格方面,今年高压PCS10千瓦的价格大约是1200美金,15千瓦的是1400美金,25千瓦的为1600美金。

 

低压电池包的价格现在是0.14美元每瓦时,而高压电池包的价格是0.16美元每瓦时,大约高出10%左右。至于工商业级的储能系统,一般涵盖50千瓦至120千瓦的PCS和100度电至300度电的电池组。目前,大多数制造商都将这些系统整合成了一体式机器。在这一领域,Windows产品有其代表性,并在市场上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另外,就像前面提到的,市面上只有少数企业,如帅利林德,真正做到了系统整体认证。

 

4. 透视海外储能市场供需变局

最后,我想谈谈两个引起大家关注的话题,其中一个是欧洲储能市场库存的状况。首先,我想分享一下库存形成的原因。在2022年中,欧洲市场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所有逆变器厂商都没有预料到这一情况,否则可能会提前增加产能以满足需求。到了2022年5月,行业内常规的交期应该控制在35天内,但许多包括二线在内的厂商,订单交期已经超过三个月。即便提出更高的价格去请求插单,也只有关系才能帮到你。

 

因此,在2022年7月,大部分厂商开始启动扩产计划,导致很多工厂产能扩大了一倍以上。这些计划在3到4个月后,即10月份开始落地,随后开始增产。从10月份后,欧洲市场尤其对储能话题兴趣高涨。对于2023年的市场预期非常高,不少厂家预估欧洲和美国市场能有3到4倍的增长,厂家在这一影响下开始进一步扩大产能,并在市场前端压货。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欧洲市场并没有实现3到4倍的增长,只有德国市场达到了两倍以上的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德国市场主要是高压储能器市场,而厂家准备的却主要是低压储能器。在供过于求的正常增长情况下,只有意大利市场实际上消化了这么多库存。

 

我的角度来看,虽然市场还在增长,甚至超出了正常预期,但并没有达到去年那样的3到4倍增长。通常我们从生产角度管理库存,因为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往往只关注本地仓库存和客户库存。但库存实际上反映的是供需关系。如果产能过剩,前端销售跟不上,库存就会积压。问题的根本解决应在工厂端,通过减少产能,同时加快销售端销量来实现。

 

常规情况下,库存分为三部分:半成品、成品及工厂库存;本地仓库存;以及客户端库存。由于去年行情好,今年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倾向于将商品先转移至前端,以便在客户需要时快速派送。而近期的报道中提及的欧洲库存状况,着重指的是欧洲仓库,因为里面多是中国企业储存的机器和集装箱。

 

但是,将库存转移至客户库存存在风险。一些企业为了进一步促进销售,将商品直接存放在客户那里,甚至采用"先销售后结算"的模式。这种厂商面临的风险很大。我们行业中很少有工厂采用这种库存前置的策略,通常应急订单才会使用工厂库存。

 

真正实行本地仓库存或转移至客户库存时,就是在模仿家电行业的销售模式,但实际上对于库存平衡和消耗计划却很失败。一旦开始这种流程,仓库便根据工厂生产速度不断压货进市场。

 

库存现状方面,2023年7月,标志性的两家大厂开始缩减产能,并大幅削减人员,这是第一波调整。接着10月份各厂进一步削减产能。最近两个月,大量人员被裁减,与年初的就业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因9月复活节长假后,10月和11月市场装机量小幅提升,当前库存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5. 海外储能市场深度分析

我们刚才讨论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件事情直接导致我们无法继续向欧洲运输更多的机器。目前,欧洲客户只能消化他们在欧洲仓库及自家仓库中的机器库存。根据我们的预期,在圣诞节后的1月份,欧洲市场将会迎来一波需求高潮。由于无法从中国厂家继续下单,由于货柜无法进入欧洲,客户不得不被动消耗库存,这将进一步加速库存的消耗速度。乐观情况下,我们预计明年4月份能够达到供需平衡。有些厂家也可能利用红海事件的契机在3月份提前实现供需平衡。

 

再来谈谈美国和南非市场的情况。美国的大型储能项目已经积累了许多在建的和即将释放的项目,数量高达30个吉瓦。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光伏还是储能方面,美国市场都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对于中国产能来说,美国市场依旧相对封闭。去年不断提到的阿尔法立法既刺激了美国市场需求,提供了各种税收减免和本地制造补贴政策,也限制了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因为它只补贴本地生产厂家。实际上,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厂家去年计划在美国建厂,但至今这些计划尚未落地。今年,美国市场在各方面的限制,包括品牌限制和提高了UL认证标准,都使得我们进入这个市场变得越来越困难。我认为,美国的对中国贸易政策是市场潜能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由于美国本地生产商无法应对大量项目需求,推动市场增长也变得困难,因此美国市场的新增量并不多,没有形成爆发性增长。

 

在谈论美国市场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美国户用逆变器市场的技术门槛。许多中国厂商难以生产特定的机型,例如裂相机,因为技术专业人员较少。尽管很多公司从去年底开始研发,但落地情况并不理想。今年三四月份发布的产品很难通过UL认证,因安全规范有所提高和变动。

 

南非市场今年亦备受关注,但成果并不理想。尽管地处缺电问题严重,储能市场自2021年以来就有较高的库存。南非政府在投资储能方面的资金却非常有限。获得中东及美国投资者的兴趣依然未能实现,主要是因为政府拨款不足。中国企业在南非的光伏投资多,但实际进行的项目却寥寥无几。当前市场主要是由较晚进入市场的一些企业主导,这些企业在今年5月后加大了对南非市场的投资。新入市场的一些资金实力较强的玩家也在积极参与竞争,如创维等。然而,很难达到销售预期。

 

南非市场未来需要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状况以及是否能够吸引外部资本投资光伏和储能项目。市场能否实现预期的关键在于能否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谢谢大家,这就是我的分享。

 

接下来进入问答环节,请会议助理告知我们提问的方式,谢谢。

 

6. 海储市场技术与格局展望

我先说一下美国的情况,您刚刚谈到的液相机技术特殊,目前主要的难点在哪里?您认为国内哪家厂商发展最快且最有可能获得成功?

 

液相机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我们行业内常见的是单相和三相,并且很多技术源自国外,因此domestically we haven't developed mature split-phase technologyyet。对于这种产品,我们需要靠自己的高端工程师去重新设计电路。过去如果是向UPS 供电,我们可能会采取降额操作来满足需求,但是在光伏和储能领域,thisapproach is notfeasible,就像把一个6000瓦的设备配置成3000瓦,会涉及到成本问题,毕竟卖的虽然是3000瓦,但成本却是6000瓦的。

 

目前,市面上做得较好的包括麦格瑞伦和鹏程德业,他们的 split-phase产品质量也不错。还有国德威和一些其他企业,他们的布局很早,认证也已经取得。

 

接下来谈谈您提到的“红海”问题,因为目前市场上普遍认为2022年储能行情主要是由俄乌冲突引发的欧洲能源转型紧迫需求,以及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所驱动。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是否会再次出现?

 

因为欧洲从中国进口的天然气并不多,冲突所带来的主要问题是运输。像我们公司的货目前都无法发出,这主要导致了运输问题,而对于能源供应本身不会有太大影响。我认为,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尤其不会在电价上引发太大波动。

 

所以总的来说,这个事件对于我们明年一季度海外的库存和出货状况可能有短期影响,但预计局势很快就会有所改善。

 

关于美国的 IRA补贴政策,它确实促进了光储产业的本地化生产。不过我想请问除了针对本地生产的补贴,是否还有其他的补贴形式?

 

IRA最初非常明确地定义为生产补贴,即只有在美国本地生产的品牌才能享有。一开始,美国需要扩大本地生产,所以在短期内对中国企业是有利的。但随着政策的调整,要求某个比例的生产材料必须是本地的,故中国厂商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难。我个人认为,随着中美关系的逐渐缓和,这种情况明年可能会有所改善。

 

最后,对于目前海外市场,各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后续格局的变化请问有哪些企业的优势比较明显,后续市场格局预期会有怎样的变化?谢谢。

 

7. 欧洲储能市场销售策略解析

在短期内,欧洲市场的储能产业发展十分活跃。这主要得益于7月份之前,就在五六月份的时候,市场端对这个策略反应热烈。与去年相比,今年许多公司在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之后,并未开始签订独家代理合同或对经销商进行限制,这一点对于储能产业是非常有利的。同行业中,我们通常看到有些企业甚至连自己的品牌都不会特别推广,更倾向于OEM生产;而相对应的,那些保持销售模式活跃,支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客户的企业,通常不会在价格上做太大区分。

 

对于那些问到产品销售极好、营收达到二三十亿元后是否会引入保护政策的企业,实际上采取了分层策略。但储能行业中表现出灵活销售模式和强大支撑的企业,就算在7月份事件发生后,还是迅速地恢复了市场对其的信任度。

 

其中最迅速回升库存的是储能产品知名度高,且提前降价策略使得性价比极高的品牌。当别的品牌被动降价时,例如我公司先降价至600美金,其他公司跟随降至600万美金,客户会感觉不满足,因为他们觉得两家公司产品差不多,客户可能就会要求更低价格。这是一个短期的销售优势。

 

接下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除了库存管理,还有长远的竞争优势。预计到明年年底,我们认为产品技术、功能全面性,以及在欧洲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将是长期优势的关键。长期来看,对于紧张的市场,我们比较看好长三角地区。在技术方面,我们认为紧张、得意和固德威的技术比起济南地区更有优势。同时,珠三角地区首航的整体技术实力比相对老牌的格雷瓦特还要强一些。

 

接下来,关于明年海外储能市场的合理盈利水平。我认为毛利润率至少应该会有25%以上。对于大厂而言,当前海外业务的销售毛利率相较国内高出约15个百分点。国内市场现在的销售毛利率大约为11到12个百分点,而海外市场毛利率可以达到大约20个百分点。

 

接着,论明年欧洲市场的排序,我认为德国市场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今年已经遥遥领先,实现了近4亿欧元的增量。尽管意大利市场努力追赶,仍有困难。据此,预计明年市场格局不会发生变化,德国和意大利仍将是最重要的市场。我们应特别关注英国和西班牙的工商业市场新增长。

 

最后谈一下工商业储能项目的落地困难问题。项目设想通常提出得很快,但在实际落地时却会受阻。例如,一个美国客户考虑要安装光伏储能系统以降低电费支出。明确了需求后,配置和报价很快就出炉,但融资就变得复杂。银行对储能系统的了解有限,不像光伏项目那样容易评估收益率。缺乏相关案例作为对比,银行很难放款。

 

此外,有时银行对储能设备需获得的认证及安全要求不太清晰,查询不到详细法规,这也导致了项目难以实现。相比之下,中国的一些项目因直接的补贴政策和业主自筹资金更易于实施。

 

8. 德业品牌复苏

好的,感谢领导解答。下面有请尾号9055的参会者提问。

 

你好,我有一个问题。关于德业在欧洲的出货,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分歧呢?据我了解,您似乎认为德业在欧洲的情况尚可,但一些专家认为,自7月份以来,德业在德国市场的口碑极差,品牌出货量大幅下滑。请问造成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是什么?

 

这或许是因为大家对德业的情况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在6月份事件发生之前,我对德业也持负面看法,因为类似的事件曾在行业中发生过,当时某个中国制造商因此永久退出了澳大利亚市场,连带影响了其他中国生产商。但德业的处理方式很出色,他们采取的第一步是整体降低价格,第二步是直接延长产品的质保期限。

 

这两个措施我认为非常有效,它们堪称紧急情况下营销处理的经典案例。这些举措实际上缓解了市场对公司口碑的下滑。德业在德国偏向于高压储能技术,与主流的升压储能技术相比,涉事的微利产品并不占主导地位。虽然这对德业在德国市场上的三相储能机出货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得益于处理得当,德业的销量自10月1日起开始复苏。

 

对于德业在欧洲的出货方式,它采取自主品牌的模式为主。尽管也有OEM生产,但主力还是自有品牌。这意味着德业并未像其他厂家那样切断自己的一条销售渠道。

 

您刚提到欧洲市场的毛利率已经降低到20%左右。然而其他专家认为毛利率可能仍高于30%,价格降幅并没有那么猛。让我们看一下这里的数据。现在的售价大约是600美金,成本含税3500元人民币。乘以汇率×7×1.13得到的是4700元,减去成本3500元,得到的毛利润是1200元。1200除以3500大约是34%,这意味着销售毛利率差不多是25%。

 

关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储能领域的看法,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德业的产品降价了很多,但这可能并非纯粹是将下游某些成本直接传递给消费者,而是牺牲了一部分毛利以促进销量。德业的低压解决方案确实独特,主打易安装和性价比。但是,德业的电池包相较于其他品牌而言并非特别有竞争力。而其利润主要来源于逆变器业务,该公司在逆变器领域的控制力和生产成本控制较为出色,因此在行业内处于优势地位。

 

德业的策略是以销量为主,与其他注重高毛利的厂商不同,这使其能够在价格落差并不大的情况下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德业优先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降价,这使它在其他厂家感到被动降价压力时,其利润率反而可能高于对手。

 

9. 洞察海外储能市场布局差异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这两家公司主要是做电芯的。宁德时代实际上并不直接生产PACK(电池包),而是投资了一些公司,包括新能源领域的一些电池包生产商,比如深圳玉泽等。宁德时代的主要投资方向还是围绕产业链布局。虽然不直接生产居民用电池包,但是大型储能集装箱产品是有涉及的,宁德时代在海外也参与了这类集成项目。

 

比亚迪在储能行业的布局上显得更为多元化。除了电芯生产,它还自行生产PCS(电力转换系统)和充电桩等设备。与宁德时代相比,比亚迪更加注重海外市场的家庭用储能市场,投入的精力远大于宁德时代。比亚迪主推的是一套完整的发电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电动车供电和居家储能等,能够为客户提供全套系统服务,这是比亚迪在市场上的一大优势。两家公司在市场行为和产品导向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专家们研究的焦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尚未凸显明显特点的产品,例如低压方案,几乎所有厂家都能提供并没有优势;二是关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大型储能项目中的PCS供应。比亚迪的PCS是公司自行生产的。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并没有固定的PCS供应商。在大型储能项目中,会根据业主方的选择来集成不同的PCS解决方案,如阳光电源或华为的产品。

 

在谈到储能产品的市场竞争时,主要看重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市场上不同厂商之间的技术差别并不大,可能只有约20%的差距。德业并非技术最先进的厂家,但他们在低压储能领域拥有很大的市场优势,尤其在南非市场取得了良好的销量。这得益于德业采用的用户友好的操作系统,与历史版本相似,方便欧洲用户的接受。其他厂家在将系统搬至南非市场时遇到了适应问题,因为南非用户习惯于操作显示屏,而不是APP。因此,德业在市场销售方面做得较好,在操作的人性化方面有显著优势。

 

关于储能和逆变器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由于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组串式逆变器出海的空间已经受到挤压,内卷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价格方面,储能产品可能已达到企业能够承受的成本底线,在4700~4300元的范围内,进一步的降价空间不大。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祥鑫科技
S
万里扬
S
德业股份
工分
2.61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