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电池储能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电话会议纪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2-06-20 23:11:46

储能的定义:从广义上讲,储能就是能量的存储,通过一种介质或设备把能量直接存储起来,或者是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存储起来,并且根据应用需要以特定的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循环过程。从狭义上讲,储能的过程是针对电能的存储和释放,它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等方法将电能存储起来,并且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储能技术改变了电力工业即发即用的传统模式,它使得电力系统由原来的一组发电侧变量和一组用电侧变量组成的较为单一的两组时刻保持平衡的系统,变成了三组甚至多组变量的平衡系统,从而使得电力系统的平衡关系变得更加多样化、选择性更强。储能技术因此成为了未来能源转型和电力生产消费方式变革的战略性支撑技术。本次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指电能存储,即电化学储能方面的问题。随着能源绿色转型和交通领域的电动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电能在终端用能消费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同时,发电结构将逐步转向新能源发电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电能的发、输、变、配用等环节是瞬时完成的,过去主要依赖电网传输、分配的调配模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随着用电量的快速增加面临了严峻挑战。这种情况下,需要大力发展储能来支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储能应用场景: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储能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是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技术是推动能源革命、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发电侧,输配电侧和用户侧三大场景。这三个场景又都可以从电网的角度划分成这个能量型需求和功率型需求。能量型需求一般需要较长的放电时间(如能量时移),对于响应时间要求一般不太高;功率型需求一般要求有快速响应能力,对于放电时长的要求不太高。比如系统调频领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的实际应用需求,对储能技术进行选择来找到一个最适合的应对方案。锂电储能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第一个应用领域:新能源侧发电配套用的储能电站,比如风储、光储。储能电站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平滑不稳定的风场或者是光伏发电站出力,跟踪计划发电,作为峰值电站参与调峰运行。②第二个应用领域:电力辅助服务所用的配套储能电站。储能电站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稳定电网的运行,保障电网安全,其功能包括电网调峰调频调压,替代部分调峰电厂、调频机组、旋转备份、事故备用等。③第三个应用领域:微电网配套储能,在微电网中,锂电储能系统承担着重要角色,例如v-f支撑、维持供电时间、调频调压等。④第四个应用领域:用户侧储能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峰谷价差削峰填谷、需求侧响应、容量管理、备用电源、提高新能源的自用量和利用率等等。⑤第五个应用领域:特种场合储能电源,如机场、码头、海岛、核电站、重要设施等,用于保障稳定供电和设备安全运行。⑥第六个应用领域:国外用的比较多的,我们国家相对来说少一些的是家庭家用储能系统,主要用来应急电源。⑦第七个应用领域,未来很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是车网互动,车网融合发展。车网融合发展可以给电力系统提供大量灵活性储能资源,帮助电网削峰填谷,提升配电网使用效率和电网运营能力,消除大量充电桩无序接入电网带来的剧烈负荷冲击,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电池储能产业政策:政策方面。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在疫情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将汇聚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我国也是提出了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


全球变化趋势:我们预计在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首先是快速推进的电气化进程将改变能源结构。我们预计到205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提升一倍多,由2018年的20%左右提升到2050年的40%-50%。此外,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将带动交通运输领域的快速电气化,到2032年全球销售的乘用车中,将有一半是电动汽车。第二个大的趋势是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快速扩张。以太阳能、光伏和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主导发电体系。到2050年全球电力结构中60%以上来自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发电。


中国变化趋势: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碳排放量目前也是全球最高的。在能源绿色转型过程中,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将会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将会持续处于快速的上升期。

①第一个趋势:在能源供给侧,非水新能源快速发展。能源转型将会改变以油气替代煤炭的传统替代阶段,加速进入非化石能源替代煤炭、石油阶段。另外,预计在2035年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约占全电量的50%,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90%。②第二个趋势:在能源需求侧,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而且是快速地提高。预计到203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接近40%,2050年将超过60%,成为能源消费的绝对主体,也就是能源消费便利化。那么,随着新电气化时代的到来,电能需求还有很大空间。全社会用电量将由目前的7-7.5万亿千瓦时,2030年提升至11万亿千瓦时,2050年将达到16万亿千瓦时。这个数据还不包括未来所有储能装置的用电,否则还将更高。③第三个趋势:电动汽车将持续快速发展,与电力系形成深度互动(车网互动)。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新车销售占比将达20%左右,2035年占比达到50-60%。智能网联汽车与新型电池、充电设施、智能电网深度互动,推动电力系统加快向供需耦合的方向革新。④第四个趋势:电力系统将持续的快速革新与演进。到2025年左右电力将是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的电力系统;2035年左右将是以智能电网为核心、能源互联网为基础的能源系统;2050年左右将是与其他能量、物质、交通、信息高度融合的综合性系统。多项技术融合发展产生的巨大复合效应和商业形态加快形成,在互联网、5G通讯、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电-能双向储转、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技术已经到来和正在到来,大规模应用在技术上很快可以实现。储能,尤其以锂电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锂电储能是新能源发展的压舱石,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从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关键支撑。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性机遇,将发展锂电储能作为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促进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支撑和推动能源转型,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产业保障。针对储能发展我国有如下几个指导方针:①第一个方针是创新驱动,标准引领。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鼓励各种形式的技术、机制及商业模式创新,研发推广先进高效储能技术及装备。加快完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储能标准国际化。②第二个方针是政府引导、协同推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出台配套措施,统筹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2021年左右密集出台了多项措施),加强引导和信息服务,推动合理开放,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③第三个方针是市场牵引、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锂电储能领域。结合电力体制改革进程,逐步建立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和灵活性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还原能源商品属性,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④第四个方针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调发展,优化从材料、部件、系统、运营到回收再生的完整产业链。健全质量、效率、安全检测和认证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有序竞争。重点发展长寿命高安全性磷酸铁锂电池,推行绿色设计、梯次利用与回收体系建设。


储能相关政策分析:从国际上来看,储能政策受到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的广泛关注,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技术路线,从国家的战略层面给出了一系列的发展蓝图。美国政府认为电池产业是推动碳中和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产业,开展电池供应链审查,发布国家锂电蓝图,极力推动产业链的本土化,核心目标是与我国产业开展正面竞争。欧盟建立了自主可控的电池供应体系,出台了电池法规,强调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低碳性和安全性,要求逐步降低电池产品的碳足迹。欧盟主要还是强调“绿色低碳”的话题。日本将发展电池产业作为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的重要内容。比较注重电池材料、生产工艺、再生利用等环节的技术创新,重点开发固态电池等新产品。韩国发布了国家的发展规划,将电池核心技术列为国家战略技术,注重培养高端研发人员,引导、拓宽电池应用领域,巩固北美市场的同时,与中国竞争欧洲市场。我国储能相关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国家和地方储能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建立完善,形成了储能政策机制研究制定和发布的三级结构。首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等有关部委做好顶层设计。然后,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及国网公司、南网公司、地方政府出台行业和区域政策,形成政策机制支撑体系。举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2021年,在双碳目标及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的双重背景下,储能关键地位越发突显。从国家到地方各层面出台了与储能相关的政策超200余项,涉及市场交易规则、电价机制、直接资金补贴及建设规划等各方面。总结有以下几大亮点:①将储能列为市场主体也得以正式确认。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和《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将电化学储能等纳入并网主体管理,鼓励并网主体参与电力辅助服务。②从国家层面首次提出装机规模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底线数值)。③从国家层面明确要拉开峰谷价差。《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峰谷电价机制,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上年或当年预计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3:1;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④从国家层面要求新能源配储能。《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要求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初期按照功率15%的挂钩比例配建调峰能力,按照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政策:《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行的通知》。这个通知首次提出:具有法人资格的新能源配建储能项目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转为独立储能项目,允许其独立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这点很重要,独立储能能够参与电力现货交易,是我们获取利益、把储能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的一个根本问题。增加获取收益渠道。鼓励储能与所配建的其他类型电源联合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另外一点是为独立储能获取收益进一步拓展了空间。明确独立储能可参与中长期和现货市场,鼓励其签订顶峰时段和低谷时段的市场合约,以及向电网提供有功平衡、无功平衡、事故应急及恢复服务等辅助服务,甚至在电网事故时提供有功响应服务。最后一点是进一步细化了新型储能调度运行和管理要求。对于储能项目,要完善站内技术支持系统,向电网企业上传实时充放电功率、荷电状态等运行信息,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行的项目还需具备接受调度指令的能力;对于电网企业,要建立技术支持平台,实现独立储能电站荷电状态全面监控和充放电精准调控。随着成本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高,锂电储能开始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成为储能产业发展趋势和主要动力。从2015到2020年,全球锂电储能累计装机量增长27.1倍,占总量比例从2015年的0.3%迅速提升到6.9%。中国锂电储能累计装机量增长41.7倍,占总量比例从2015年的0.3%迅速提升到8.2%。2021年,全球新增储能总装机量13.0GW,其中抽水蓄能5.2GW,电化学储能7.53GW,电化学中锂电储能7.51GW;中国新增储能总装机量7.4GW,其中抽水蓄能5.2GW,电化学储能1.85GW,电化学中锂电储能1.83GW,分别占全球的56.9%、100.0%、24.6%、24.4%。分析2021年全球新增数据,在全部新增储能装机中锂电储能占57.8%,在电化学储能装机中锂电储能占99.7%。分析2021年中国新增数据,在全部新增储能装机中锂电储能占25.0%,在电化学储能装机中锂电储能占98.9%。


我国锂电储能市场需求测算:电化学储能项目市场规模。保守场景预计到2025年底电化学储能的市场装机规模将超过35.5GW,理想场景预计将接近55.9GW。新基建将拉动锂电储能需求大幅增长。预计5G基站备用电源储能需求在“十四五”期间将超过50GWh。在数据中心UPS电源领域,预计到2025年磷酸铁锂电池将占据市场的50%以上。远期我国储能市场可能将呈现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储能需求主要来自支撑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以及复杂庞大的供电系统负载智能调节两大部分;二是跨界融合的共享储能模式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包括电动汽车储能服务、通信基站、数据中心UPS电源等设施储能化应用,以及光储充一体化模式等。预计在2030年以后,跨界融合的共享储能模式基本可以覆盖第一部分(支撑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以外的储能需求。预计2030年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达到285 GW,万亿左右市场空间。预计2035年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达到600 GW,2万亿左右市场空间。预计2050年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达到1130 GW,4万亿左右市场空间。


主要的储能技术种类:电力储能技术可分为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锂电储能、铅酸电池储能、液流电池、熔融盐电池)、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储能、超导储能)和化学储能(氢储能)等。由于工作原理和成熟度等差异,各种储能技术在性能特点、经济成本和场地要求等方面各有差别。储能技术种类繁多,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储能技术可以满足不同的规模和应用场景的需求。具体的实际工程中,还是应该根据应用的目的和需求来选择具体的技术种类。我们对于储能技术整体来做了一个性能的比较和适合应用的场景的比较。从功率规模来看,抽蓄大概能达到百兆瓦以上,空气储能也是到百兆瓦这么一个水平。飞轮相对来说是功率型的一个应用技术。铅酸电池可以到千瓦到几十兆瓦这么一个水平。而锂电跨度比较大,可以在千瓦到几百兆瓦这么一个水平。液流电池也就是我们目前比较公认的相对来说长时储能的一个技术,也可以达到百兆瓦左右的一个水平。但是综合考虑放电时长、响应时间,包括能量转化效率,使用寿命,技术成熟度等等,锂电池毫无疑问是一个配置灵活,并且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技术。那么电化学储能大概有四五种技术路线,这四五种技术路线我们也对它做一个技术的对比。分析来看,铅酸电池循环寿命大概能到 1000 次左右,而锂电池在 2000 - 15,000 次,也就是目前对于某公司提出来的可以实现万次以上的循环的产品已经问世了。那对于钠硫电池来说,它的循环寿命大概在4500- 5000 次左右,日历寿命可以到 15 年。而液流电池它的这个能量效率相对低一点70%,但循环寿命可以实现万次以上。铅碳电池也作为铅酸电池的一个升级版本,循环寿命可以达到 2000- 2500 次。能量转化效率可以提高到92%。但综合来比较,能量密度更高,功率密度高,效率更高,技术产量相对完善的还是锂离子电池。那么其实像锂电池也分不同的技术路线,我们对于目前用在储能里边比较多一些的,或者说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里面应用比较多一些的技术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碳酸锂,镍钴锰酸锂,我们所说的三元材料NCM,包括镍钴铝酸锂NCA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分别做了一个比较。从它的性能指标来看,针对我们现在目前固定式储能或者是大规模储能的应用来说,磷酸铁锂这个技术路线是锂离子电池几种技术路线里边最适合于固定式储能,它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应用需求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整个产业链来看,锂电储能产业链主要是包括上游的这个材料制备,中游的这个电芯制造以及包括变流器、BMS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环节组成。锂电储能系统核心还是电芯或者说电池。那么 BMS 是负责电池的监测评估和保护。PCS 控制充放电过程和电网交互 ,EMS 进行能量的管理和优化调度。


电池原材料:电池原材料方面,从产业链细分来看,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电池原材料。锂电池原材料方面:①正极材料方面,我们国家正级材料 2021 年实际上还是出货量非常大,发展非常快的。整体的出货量达到了 113 万吨,同比增长了116%。其中以三元和磷酸铁锂为主,其中三元材料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80%,磷酸铁锂材料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58%。②那负极材料方面,我们国家整体 2021 年负极材料的出货量是在 72 万吨左右,同比增长了97%。主要以人造石墨为主,它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4%。③在隔膜方面,2021年的总的出货量大概是在 80.6 亿平米左右,同比增长了108.3%。那么其中也是以湿法隔膜为主,因为根据我们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还是动力的需求更大一些。干法隔膜出货量是在 18.9 亿平米左右。④电解液方面,总体的 2021 年出货量是在 50 万吨,同比增长了100%。还是以动力电池的需求来更大一些,出货量达到了 31 万吨。


锂电生产设备:锂电生产设备方面,锂电池主要的工艺流程涉及到这个电极制作的环节还是比较复杂。在几个核心的环节,前段搅拌涂布设备,包括中段的电芯的集成,包括卷绕、铸液阶段以及化成封装和后期的包装检测阶段。这个设备的采购金额占比大致的相当。在前段,也就是说在这个制片段还相对来说高一些。前段的设备主要包括了这个真空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等等。中段的设备主要包括了模切机、卷绕机、叠片机等等,后段这边主要包括了化成分容,还有这个仓储物流等等。


国内市场:那么从设备生产商来说,早期的尤其是前段日本韩国的理念设备,那个研发的起步比较早,精度还有自动化程度会比较高一点。我们国家的起步相对较晚,但是随着我们国家锂电市场的不断的扩大,而且市场的需求支撑我们本土的锂电设备的制造商快速的崛起。价格和服务方面,相比于日韩的企业也是具有了优势,竞争力也在不断的这个增强,已经进入到了国际几大厂商的一个供应链体系。那么在 PCS、 BMS 和 EMS 方面,其中 PCS 它本身是控制电池充放电过程,主要由 DC/AC双向变流器和控制单元等构成。那么逆变器的出货量的上升大概是在 7.2GW左右的这个规模。国内市场方面,前三家龙头的这个实力比较强,市场集中度相对来说高一些。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我们国家电池 BMS 的企业主要有这么几个类型,首先是主机厂,主机厂这边会做一些相关的 BMS 的这个工作。其次是在电芯厂,电芯厂也有一些 BMS 团队,另外就还有一些专业的第三方的就是 BMS 企业。那我们国家 BMS 的产量大概是在 140 万套这么一个水平,市场规模达到了这个 50 亿元左右。EMS 主要还是说做了一个能量管理,通过数据采集、网络监控、能量调度、数据的分析优化来延长整个储能装置的充放电行为。可以根据储能装置不同应用场景优化不同的管理策略。未来 5 年内我们预计 EMS 的市场规模将会增长 6 倍以上。在系统集成和运维检测方面,目前就是按照这个用户的需求,主流的企业将各个单元有机组合起来,为户用工商业发电侧和电网侧各类场景打造一站式的服务解决方案,使这个储能电量的整体的性能达到最优。运维检测实际上也是储能电站应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储能电站中的逆变器,储能中海量的运行数据和状态数据进行处理,提供设备的关键的运行状态深度分析,实现故障的预警。同时对于故障图谱和专家远程诊断提供服务,实现检修的辅助决策。目前我们这个行业里还是缺乏一些第三方的运维检测的公司和平台。


锂电储能发展定位、目标:最后一部分介绍一下整个的锂电储能这个发展定位、目标和路径。碳达峰碳中和这个大的背景将快速拉动锂电储能产业的发展。首先储能技术作为配合智慧能源、电力转型、新能源与电能汽车等诸多产业,未来与交通融合。终结化石能源的重要支撑技术,会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中展现出价值,成为我国现代能源体系中必须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政策会逐步的落实,储能在电力现货市场中的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并网、分布式能源体系的完善、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新基建全面推进以及能源互联网的完善将持续的推动我们储能市场的规模的不断的攀升。在未来也就是在十四五期间,包括甚至十五五期间储能技术与应用策略的成熟和标准规范,将会不断的完善。另外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成本下降和规模化生产,储能应用市场与价格机制建立都将保障储能支撑我们国家实现能源结构上低碳化转型发挥更加坚实的作用。那我们国家锂电储能产业综合竞争的优势也是十分的明显。截止到 2020 年底我们整个的装机规模还是占了全球的22.2%。我们预计到 2025 年,整个锂电装机规模将达到 50GW,2035年将达到 600 GW,产业规模的超过 2 万亿的市值。主要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做了一个研判。①首先来看就是锂电储的产业将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这个新基建电气化进程、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锂电储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历史机遇。我们预计到 2025 年,锂电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 50GW,然后到 2035 年将达到 600GW。②第二个趋势就是长寿命、高安全磷酸铁锂电池将成为一个主流的技术路线。目前的商用的锂电池正级材料主要有这个锰酸锂、磷酸铁锂,还有三元体系。那储能电池相比于消费锂电池和动力电池,对能量密度要求不太高,但是对于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要求非常高,所以将相较于其他体系,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的优势,更符合这个储能电池的需求。无论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还是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储能市场的主力军,我们预计将会还是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特别是长寿命的磷酸铁锂循环寿命可以达到万次以上了,带来非常好的一个经济效益。③那么第三个趋势就是车网融合,移动储能未来发展的空间非常的巨大,那电动化也成为了全球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大势所趋。那推动汽车或者说大交通行业的电动化进程不但对于环境产生直接的正面影响,也为能源系统清洁转型带来重大的一个契机。未来数量巨大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接入电网后,会对电力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当高峰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进行集中充电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电网容量的不足,那对于电网冲击非常大。那么这时候通过有序充电,包括车网车电互联,我们所说的 V2G 电池更换包括换电这种模式,退役的电池储能,以及大量的电动汽车可以作为分布式的移动储能单元,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可观的灵活的调节资源,既可以有效的合理的分散电动汽车充电的负荷,同时又可以平衡风谷用电,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还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车网融合这边再多说一句,就是我们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里边提出了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V2G促进新能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协同。也是明确地提出这么一个发展方向。从发展规模来看,我们新能源汽车的累计的电池的装机量就超过 200GW时,远超电化学储能的这个容量。所以说我们整个新能汽车上的电池综合的利用和电网的互动将是未来非常大的一个应用空间。尽管目前车网融合这个移动储能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将是决定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那具体的发展目标就是我们提出来到十四五期间,锂电储能项目管理的逐步规范,储能系统安全得到实质性提升。我们其实提出了一个叫做本质安全的一个概念,但是还在研究中,那么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也是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那么我们现在提出的共享储能等等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得到支持。到 2025 年我们预计锂电的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0GW。在十五五期间,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我们国家稳居全球的前列。市场机制、标准体系也会不断的成熟和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相应的需求。那我们预计 2030年左右锂电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 250GW。展望更远,到 2035 年左右,我们预计锂电储能将发展成为能源领域碳中和的重要支撑,车网能量互动进入大规模的一个应用阶段。整个锂电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包括突破了600GW ,到 2050 年左右,我们预计锂电的累计装机规模将会突破 1000GW。


发展路径:我们有了发展目标,具体的发展路径我们总结了四个方面。①首先一个是战略层面,明确锂电储能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锂电储能的产业的生态建设,推动锂电储能与新能源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的融合发展。②第二个就是技术层面,加强前瞻技术的创新,重点突破超长寿命的高安全的电池体系。对于储能来说,安全是一票否决。大规模中长时尺度储能、车网能量互动、预测回收等等关键技术也是重点支持的一个方向。③第三个市场层面,培育一大批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储能产业,这是未来的一个主要的方向。推动基于电力与能源市场的多种储能商业模式的蓬勃发展。另外,全面评估锂电储能多元化的价值,建立按效果付费、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机制。④最后一个应用层面,将加快推动锂电储能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这个商业应用化。也就说除了材料也好技术也好,装备也是很重要的一块。那么优先推广低成本、长寿命、高效率、高安全、高可靠性的深度技术,完善项目监管,建立健全锂电储能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


1.您提到现在关于储能的方式其实也比较多,然后电化学储能的话其实种类也比较多,包括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锂电池等等路线。您觉得锂电现在是一个明确的路线吗?还是未现在我们可能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形式?

实际上从能源局也好,从工信部也好,包括科技部的重点研发计划里面其实提到关于储能技术。本身说肯定是鼓励多元化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只要能满足应用场景的需求的技术,肯定都是得到支持的一个技术。但是话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因为我们这个储能市场非常大,非常广阔。可以应用的技术它跟新能汽车略有不同,新能汽车对于电池的要求会比较高一些,或者说这个场景对于电池的要求不能说高,就是说比较特殊,适合这个场景的电池的选择可能并不是太多,但是对于我们固定式储能来说,可能适合这个场景用的技术路线是比较多的。本身是从技术的来说是没有任何的限制,只不过就是说从适合满足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成熟度,包括经济性,安全性,包可靠性等等不同的维度来考量,目前也是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锂电储能发展整个产业链更为完备,技术成熟度相对来说更高一些。所以它就是可以说作为大规模储能应用来说,是一个大家可能比较看得到的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但是对于其他的路线,比如说液流电池比如说钠离子电池等等这些也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技术。


2.关于现在电网企业去配储能,其实我们也了解到现在因为政策有规定,电网是要配储能的这么一个模式。但是其实我们了解到,现在电网企业配储能的积极性不是非常高,因为现在其实经济性并不是很好,所以从您这边得到的一个信息来看,现在电网企业配储能的一个积极性到底是什么样的?现在的经济性的话,您觉得有一个什么样的时间节点,电网企业能够从市场化角度主动的去配储能。

其实整体来说,我们国家的目前储能的发展,还是属于政府引导为主的这么一个阶段。离全面的市场化其实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他跟新能源汽车略有不同,新能源汽车可以说现在是一个政府引导加市场化双轮驱动,甚至于市场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那么就储能而言,目前来看,实际上经济性的体现,更多的还是需要加入到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当中,这样的话他才能体充分发挥出它的价值来。那从我们国家来看,其实国家层面对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视的,也是一直在酝酿一些相关的政策。其实前一段里边刚才也介绍了提到的鼓励独立储能参与到电力市场的现货交易中,这些政策其实都是为了把储能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些政策实际上对于鼓励储能的市场化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一个指导意义和引导作用。实际上一直在往这个方面去做,但是可能说离我们理想化完全的市场化阶段可能还有一段距离的,包括您刚才提到电网侧,实际上经济性的体现,可能更需要有政策的引导参与到电力现货交易中。那新能源发电侧也是类似的一个问题,其实就是能够参与到电力市场中,这可能是对于储能来说非常有意义的,或者说非常有助于他快速发展的一个实现市场化发展的支撑。


3.关于现在储能市场主体比较复杂,就有电网侧自建的储能电站,然后还有一些第三方也建了一些储能电站,然后别的一些主体也建设了一些储能电站。那目前来看的话,就这几大块的市场主体的话,哪几个是占大头的。

目前来看的目前来看是有几个方面,就是本身我们国家关于能源,尤其是电力体制改革。进行能源结构改革,鼓励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的应用,所以我们可能近一两年,或者说在未来的一两年里边风光大基地的建设,也就是新能源的发配会有大量的储能的需求。另外第二个就是电网侧,电网侧这块的也会有一定的需求,这两块相对来说应该是会更大一些,尤其是新能源发电这块。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派能科技
S
盛弘股份
工分
1.1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