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玻纤行业“十四五”规划解读
无忧
一路向北的小韭菜
2021-01-09 20:14:07

Q:宏观上梳理,玻纤行业发展多年来,各个年份的五年规划的脉络是如何的,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玻纤是小行业,国内玻纤行业从1958年开始,全球从欧文斯康宁成立为标志开始(1938年)。2007年之前的发展是比较曲折的,文革之前发展是比较慢的以探索为主,进入70年代后以坩埚为主。中国玻纤从99年开始自己掌握了万吨池窑装备和技术,实现了突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1)十一五:主导思想是从发展坩埚到大池窑,这段时间有了快速发展,玻纤工业2007年跃居世界第一;

2)十二五:主导思想是从发展池窑到重点提升池窑技术,发展深加工业。因为十一五的发展中也出了不少问题,比如同质化竞争,内需市场起不来等情况。这段时间,玻纤布,电子布等深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3)十三五:因为前期的发展,纱、布都有了,就开始提升产品性价比,智能制造是主导思想。整个行业制造水平的先进性有大幅度提升,智能制造技术在玻纤行业的推广普及也进入正轨。整个行业的生产成本、效率、环保水平都有长足的进步改善。

4)十四五:主导思想是创新发展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三五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产品性价比有了大的改善,随之出现性能这块的问题,这就是十四五的重点攻关所在。十三五期间,尤其是龙头企业,整个行业的价格战、同质化竞争问题陆续也显现了。如果不改进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改进产品的多元化,那这样会进入恶性循环。所以价格解决之后,要满足性能的需求,改变单一的性能。后续包括产能、产业结构调控,以及对市场的分析,都是从创新发展为出发点的。


Q:要达到十四五规划中的四个目标,工作难度在什么地方?政策会在哪些地方给予支持?

难度还是有的:

1)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待考验。经过多年发展后,头部企业的研发能力无须担心,但是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意识能力都欠缺,尤其是人才队伍的建设较为薄弱。现在很多中型企业还是处在从头部挖人才,缺乏自我培养人才的能力。

2)市场是否会认可创新发展。市场可能会一味的只认低价成本的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强调内需,以及环保能耗、绿色发展等要求,给下游各个行业提出了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具体要求。比如玻璃钢,以前很多都是小作坊模式,通过环保督察,规范管理的推进,规范化企业的订单越来越好,企业能够良性发展,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玻纤原材料的个性化需求也在增长。


政策是多方面的:

已经出台的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工信部的行业规范管理等,有些高性能以及特种玻纤名录已经放进去了。后续包括鼓励发展产品,重大科技专项,这块会有所倾斜。从资金,产业政策,规范管理的差异化,包括跟环保部进行协调,一些好的生产线、工艺会给绿灯(不限产)的措施。包括直到今天也在做的行业规范管理名单的筛选。有自主研发的优秀企业给予更多综合资源的倾斜。


Q:整治落后产能方面,具体到十四五期间,如何去控制总量增长?如何进一步去掉不规划落后产能?

行业有讨论是否要像玻璃这样去关闭一些新增产能,但是这有难度。毕竟玻纤行业在建材大行业中占比小。行业特性跟玻璃也不同,玻璃高峰的时候产能利用率也较难达到100%,很多产能闲置很久,但是玻纤的产能利用率一直都比较高,能开的产能都开了。玻纤作为新材料的市场需求还是一直在增加的,规划里也提到需求增速会高于GDP增速,那么需求保证的情况下关闭产能可能导致供需不匹配。所以更多的会通过行业自律,自我调节来满足市场供需调控。

通过回顾上一轮从2018年的市场产能过剩开始,行业是如何去解决的:

1)工信部的政策(非强制性)释放出一些信号,希望产能过剩引起重视;

2)100万吨的新增产能,并不是有多少玩家进入或者扩张,其实就是那几家头部的新增。玻纤的产业集中度很高,CR3达到60-70%,产能过剩对头部自身没什么好处。所以头部企业能够意识到并通过中小窑的关停,延长冷修时间等很快就解决了。

所以产能可以增加,但是增速不能太快,比如15%以上的增速,大概率就会出问题,正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不高于GDP增速3个点,这可能是现阶段稳定供需的较好的状态。


落后产能方面,陶土包括中碱的应用是有一些性能上的缺陷的,比如陶土的耐水性,遇到湿空气都会损伤强度(中碱相对来说好一些,更稳定一些)。那么一旦陶土产品流向市场,容易出安全隐患。玻纤作为新材料,很多时候是用来替代老材料的,如果出了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此外,随着19年产能调控之后,2020年进入新的上升周期,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很多陶土又陆续复苏发展。比如以前没有玻纤的中西部及偏远地区,也都率先出现了陶土产品。这块协会也在跟工信部发改革做沟通,一旦市场行情好,中低端产品就会复苏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


Q:行业总体产能的具体拆分

2019年产量是527万吨,截止2020年11月底,行业产能是580万吨左右的,其中池窑法是510万吨左右,有60万吨左右是坩埚线,还有10万吨左右是通道纱,是玻璃球企业卖给坩埚厂拉丝的,有的直接就改成漏板去拉丝了,这个半成品跟池窑纱厂的是有差距的。

陶土不在580万吨之内,他是属于明令禁止发展的,但是实际上是有的并且产能波动性比较大,多的时候有上百万吨,少的时候也有一二十万吨,因为陶土投资门槛不大,生产条件简陋,产线开关也容易,长期来说可能有一二十万吨陶土产能。

近期随着市场供需恢复,很多地方陶土点也慢慢出来了。包括用抖音方法(关注陶土生产内容)能够发现新疆、甘肃、湖北很多地方都有了,很多之前没有玻纤的地方都开始有,并且都是陶土的。


Q:玻纤是新材料,增速肯定是快于GDP增长的,规划中设置了上线,操作起来难度怎么样?

协会没有执法权,无法实际上干预产能,市场的游戏规则还是要遵守的。但是有几方面可以去做努力:

舆论引导,包括协会,及时发布一些超前的预测、预警,包括跟政府征求一下产业政策的出台,能够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包括充分告知进入者行业风险:

1)技术门槛。包括行业进入门槛逐渐去提高,同时也要跟想进入的企业或者项目,去告知投资风险,尤其对于新项目的论证。比如玻纤现在的门槛要求是5-8万吨,那么资金没有10-15个亿,做不了一条线,一条线也没有规模效应,所以起码要有20-30亿的资金,这是对于行业外要进入者而言;

2)生产工艺装备不断更新,成套的有竞争力的工艺装备就是巨石、泰玻是相对好的,再加上重庆国际,三大家是比较完整的。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设计院的两套图纸,但是这些是落后于第一梯队半代到一代技术的。第二梯队要以商品纱去跟第一梯队竞争是拼不过的,技术上就落后了;

3)管理团队,玻纤是个系统工程,要去驾驭这条线,是需要团队管理的。不是单单能上池窑就能赚钱的,会出现不达产的情况,案例非常多;

4)市场营销,市场竞争上新进入者是打不过大厂价格战的,同质化竞争是很难的。其实除了前两家,其他大型企业都意识到商品纱市场没有优势,都要去做差异化竞争。

产能调控上包括先进和落后的,先进产能的调控其实就是对于头部几家的,头部的自己协调就好,后面的都在做深加工差异化了,头部如果还拼命扩产能,那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


Q:未来还有哪些应用领域?包括已有的领域未来会怎么发展?

1)传统玻璃钢这块刚经历了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关停了一些中小企业,规范化企业发展的都不错。原来很少企业能过10亿体量,因为复合材料行业属于来料加工。现在通过结构调整后,复合材料企业也在优化,有一批超过10亿体量的企业出来。这对于玻纤是好事,利润做出来之后也有能力去搞研发了。

2)热塑方面,五年之前协会第一次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反对的,但是通过五年的发展,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生产工艺这块已经很大进步,现在CFT、GMT生产工艺也已经成熟了。比如原来热塑性的玻纤跟热塑性的树脂两个固态的物质怎么去复合是很难的,高温方式的话不环保且能耗很高。通过五年研发之后,热塑性材料各种工艺都成熟了,只是产品出来后对于性能的测试摸索推广还刚在起步阶段。此外,通过热塑性复合材料研发成熟,不光是环保优势还有很多性能优势,因为热塑性材料里面的纤维含量可以从15-30%提升到70%甚至90%以上,纤维含量提高相应也多了很多应用领域,比如结构件,承重件,比如新能源汽车,还有去年内蒙古做的农牧养殖建筑用(羊舍搭建)也是热塑性,防菌保温,经测算光光这一个示范项目铺开就可能有几百亿的热塑性材料市场。

3)电子覆铜板,比如5G,电子通信,尤其是疫情出来之后家电电子的消费量都上来了,包括政策上鼓励家电消费的政策,也能带动需求;

4)还有一块很重要的是产业用纺织品,保温的,绝热的,绝缘的,环保过滤的等,各个领域都用到玻纤。这些领域的产业纺织品发展非常迅速,玻纤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在这个领域的应用也是非常有优势的,这块增速其实比增强复合材料和覆铜板的增速更快。比如欧洲的遮阳幕布,户外的太阳幕布,防火卷帘,电焊的防火毯,灭火毯,轨交里高铁的窗帘,应用越来越多。包括彩玻也出来了,玻纤也可以有不同的颜色,在新的领域也会有不同的推广。


Q:风电市场

风电市场政策依赖性较强,2020年出现抢装是因为鼓励政策截止。但是2021年碳中和的概念一出,市场又火起来了,具体政策还没出来,长期来看风电市场还是可以期待的。


Q:十三五出口是下降的,反而是龙头企业在海外自己布局产能,全球化对于龙头企业的意义是什么?将来如何演变?

1)出口量的绝对值是在增加的,这两年从110左右提升到150左右,只是总体产量增长的更快,所以海外出口比重有所下降。当然出口量大之后也有产生问题,比如中美问题导致的出口形势不稳定。

2)重点还是关注满足国内需求,国外主要是学会与狼共舞,一方面解决过度依赖海外市场对国内产能的影响,另一方面对标西方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研发理念上的差异等,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全球化后,得到全球认可,提高中国玻纤的话语权。


Q:龙头企业经营边界,未来大企业想增加附加值要如何做?

附加值:往前推5年,某龙头企业的产品结构其实在行业内只有量,低价,没有别的。但是5年后,他的风电纱,高模量纱,电子纱也成规模了,所以龙头的产品结构也在走专业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玻纤制品深加工是玻纤毡、玻纤布等产品,复合材料制品是再往下延伸一些的另一个行业了。

玻纤制品深加工最开始是九鼎,核心是砂轮网片,做到全球的老大。然后长海的短切毡和薄毡,更加专业,别的企业都比不过。

包括后面,目前正在等IPO的就有3家,

1)河南光远做电子布,包括超薄布,做到国内没对手了。

2)洪源玻纤,做过滤材料,过滤毡,过滤布,在过滤行业已经做出品牌了。

3)还有泰安路德的土工格栅,已经是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专项发明企业,一年接近20亿销售额。用玻纤纱来做土工格栅,行业内有有个地方叫肥城,当地几十家做土工格栅的企业,附加值到了几分几厘的程度,但是路德还能做起来因为他在土工格栅基础上去做功能性延伸,他的产品可以做一些报警预警、低温融雪功能化应用,一些国家重点工程(成都拉萨铁路等),这就是深加工再开发应用的问题。

复合材料这块做不大因为有销售半径的问题,属于不规则的个性化产品,运输起来质量又轻,一车装不了太多,不适合长途运输。另外个性化产品不是规格化的,比如做个汽车零部件,没订单产出来就成了废品,这是行业属性特点。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国巨石
S
长海股份
S
正威新材
S
华建集团
S
中材科技
工分
4.2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不做大割好多年
    长线持有
    只看TA
    2021-01-18 13:04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小胖牛韭菜
    全梭哈的小韭菜
    只看TA
    2021-01-09 21:41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