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微芯生物2023年年报交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4-02 21:42:56

会议要点

1. 2023年业绩及研发回顾

业绩情况:公司2023年总体业绩稳健,营业收入5.24亿,同比持平。因美国授权里程碑事件缺失,技术授权许可收益同比减少约85%。

净利润大幅提升:归母净利润8900万,同比增长408%,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持平。研发投入增加,达到4.05亿,同比增长40%。

财务状况:公司总资产32亿,同比增长10%。研发费用快速增长部分由于上半年新域合并报表影响及双抗项目里程碑支付。

2. 业绩增长与临床前景

西格列他钠是首个全球获批的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2023年销售增长167%,医保谈判成功后迅速放量。

西达苯胺多适应症全球获批,独特机制带来联合用药治疗前景。2023年销售持平,临床试验多项进度顺利,未来具增长潜力。

2024年展望:预计多项候选分子步入临床前评价、提交临床试验申请。主打药物西格列他钠及西达苯胺的销售有望持续强劲增长。

3. 积极推进新临床

微芯生物计划自行开展注册性三期临床实验。前期对徐瑞华教授团队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核查,认为实验安排与数据收集严谨,预计今年内启动三期临床实验。

结直肠癌方面,目前公司正等待注册型三期临床试验方案的最终确定,之后将与外界沟通具体情况。

公司肿瘤团队横跨血液肿瘤与实体瘤,结直肠癌商业化一旦获批,实体瘤团队将适当增加人员。当前的结直肠癌临床试验设计为探索性,发现三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

罗尼用于小细胞肺癌三线以上治疗的临床试验数据预计将在四月底获得,计划六月提交PNBA申请,上市申请预期在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之间。

4. 全球三期临床计划

西格列他钠完成二期18周治疗,结果优秀,计划5月投稿至国际肝病大会,公司正准备开始三期国际多中心设计;预计在11-12个月内向药监局提交沟通申请。

口服PD-1抑制剂小分子药预期2024年完成PK数据,公司有信心基于其特性开展国际多中心研究。

西格列他钠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上优于TR贝塔靶点的药物,二期与其他52周治疗数据具有可比性,三期将采用肝活检作为终点指标。

5. 临床进展与市场潜力

西格列他钠新药预计今年年底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二期临床数据将于今年年底读出。

西格列他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领域所展现出的有效性是明显的,尤其在双表达患者群体中占比约60%,疗效优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竞争药物。

公司正在推进的多个产品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外部商业合作(BD)进展顺利,这可能在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带来新的治疗方法。

6. 新药临床进展解读

微芯生物计划提交突破性治疗申请,如药审中心同意,将尽快提交注册三期的IND,公司对三期临床试验前景期待积极。

微芯生物正在开发的西达苯胺联合PD-1用于一线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预计今年中获得关键临床数据,若数据符合预期,将推进联合治疗的选择。

公司探索在多线治疗领域,尤其是结直肠癌三线治疗,利用化疗和免疫治疗联用策略,以期在没有前人研究的领域取得突破。

7. 新药治疗机制探讨

微芯生物新治疗方案在探索性实验中显示明显提升,药效较PD-1与他药双联用时,通过添加贝伐珠单抗三联用,ORR增至44%,明显高于15%。

贝伐珠单抗用于MCRC治疗,历史数据显示在末线治疗中效果同福多替尼等药物相当。在免疫耐受人群中,单药使用PD-1或与西达本胺联用响应率有所提升,但不显著。

其他本案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提升免疫反应性,显示出协同效应,并在临床前模型和临床试验中获证。

8. 临床方案解析

公司正在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合作,并积极考虑定增等筹资方式以支撑研发和过渡至收入增长的阶段。

2023年微芯的研发投入比往年增加数百分点,面临挑战但对2024年业绩增长有信心。

公司计划进行国际临床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在更多国家上市产品,增强公司无论在肿瘤领域还是糖尿病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9. 肿瘤微环境与免疫调控

微芯生物解析了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状态的原因:包括细胞化学因子缺失、免疫细胞无法有效浸润肿瘤或肿瘤细胞抗原表达不足。

公司科研发现肿瘤逆转从‘冷’到‘热’的机制依靠表观遗传调控剂,但现有的西沙苯胺等全抑制剂存在非选择性问题,未能显著改变肿瘤微环境。

公司的一类HDAC抑制剂显示出独特特征,有潜力有效地逆转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将‘冷’肿瘤变为‘热’肿瘤。

10. 三期临床进展分析

三期临床研究设计不包括中期分析,因为是开放式研究,结果判断较为清晰,中期分析意义不大。

公司正积极与海外合作伙伴交流,因历史原因无法收回早前授权的药物权利,但会考虑未来的全球权利获取与下一代产品开发。

考虑到PD-1联合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等领域的显著效果,公司高度关注未来三线适应症的潜力及商业化策略。

11. 新药研究解析

蛋白质抑制剂研究:微芯生物的H肽蛋白抑制剂结合PD-1有研究支持,与其他非选择性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相比,具有将'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的独特机制。

治疗效果与竞品比较:相较于其他正在研究的联合PD-1疗法,微芯生物药物机制不同,竞品如安托罗三在美国乳腺癌适应症已失败,其它市场上的产品均为全抑制剂,效果上与微芯生物的抑制剂存在差异。

专利情况:公司因药物创新性和预期效果不确定性已申请专利,大部分相关专利已获授权,但化合物本身专利到期后不能延长,使用该化合物治疗适应症的专利还具有较高价值。

Q&A

Q:请介绍微芯生物上市产品的销售情况?

 

A:公司治疗II型糖尿病的新药西格列他钠在2021年10月获批单药使用,并在2023年1月纳入医保目录,三月份执行医保价格后销量迅速放量。全年销售收入达到4200万元,同比增长了167%。销量方面,实现了81.2万盒,同比增长760%,覆盖1052家医院,涵盖30省份。同时,获得了三项行业专家共识推荐,并推进产线验证,为2024年产品进一步放量提供保障。

 

Q:西达苯胺的商业化进展以及预期销售情况?

 

A:西达苯胺在全球有三项适应症获批,在中国等待上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在多个市场获批,包括中国、日本和台湾。2023年销售收入为4.67亿元,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去年年度处方医院达到1300多家,医生3600余位,超过11200名肿瘤患者受益。得益于其独特的机制,西达苯胺显示出良好的联合用药前景,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和研究摘要支持其治疗效果。7月份,西达本胺联合治疗方案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预计上市后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Q:公司有哪些重要的临床进展?

 

A:在临床进展方面,我们完成了西格列他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和西达苯胺联合疗法的上市申请,这两项申请均已获得受理和优先审评。CS23546和CS32582TYK两种胶囊的临床试验已经获批并进展顺利。另有三项临床试验完成了入组,包括西格列他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西奥罗尼丹治疗小细胞肺癌和西达苯胺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Q:2024年度有哪些展望以及在商业化方面的计划?

 

A:2024年度的展望,临床前在肿瘤和纤维化疾病领域计划有两个候选分子进入评价阶段,并提交两项IND申请。预计有三个数据读出,包括西格列他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二期临床试验、西达苯胺联合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西奥罗尼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三期临床试验。商业化方面预计西格列他钠销售能持续高速增长,并且新批准的适应症可进一步加速增长,西达苯胺也预期将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Q:公司未来是否会开展新的临床实验与研究?

 

A:是的,微芯生物计划开展我们自己进行的注册性临床实验。去年,在伊斯莫大会上,徐瑞华教授团队的实验结果已发布,展示了出色效果。公司对此非常重视并进行了数据核查确认。我们计划在今年内会开展注册型三期临床实验。

 

Q:西达苯胺联合贝伐珠单药治疗结直肠癌的二期临床数据如何?后续临床计划是什么?

 

A:徐瑞华教授已在p daily中对这两组实验进行了解读。目前,三期临床试验的具体方案尚未确定,待方案定稿后,我们会及时与大家沟通情况。

 

Q:结直肠癌商业化团队的布局是怎样的?这种机制是否能应用到其他兰芝肿瘤?临床实验设计为什么没有采用标准疗法?

 

A:我们的肿瘤团队已涵盖多个领域,包括血液肿瘤和乳腺癌。结直肠癌产品商业化上市时,会适当调整团队配置,不会有过多人员增加。临床实验设计方面,我们目前的研究并非对照实验,而是探索性研究。一项实验探讨H代药物加上PD-L1抑制剂对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另一项则是PD-L1抑制剂加上H代药物和贝伐珠单药的联合治疗。目前的数据显示,这套三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

 

Q:罗尼在三线以上小细胞肺癌中的PFS和OS数据是否符合公司的预期?

 

A:我们的小细胞肺癌药物罗尼的PFS和OS数据符合公司预期。按计划,我们将在四月底获得数据,并计划于六月份向药审中心提交PNBA申请。预计我们的上市申请将在下半年的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得到响应。

 

Q:公司计划在哪些国家开展西格列他钠的全球三期临床试验?预计将招募多少患者?三期临床试验何时能完成?

 

A:西格列他钠二期临床试验为期18周,结果非常不错,我们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的设计准备工作,希望在未来的11个月到2个月内,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三期临床方案和沟通申请。我们希望能够开始开展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这将涉及到各个饮食习惯不同地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代谢性肝病的影响研究。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启动中国部分的三期临床试验。

 

Q:PD-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难点在哪里?我们预计何时可以获得一期临床试验数据?

 

A:PD-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非常具有挑战性,必须获得一个活性极高、吸收能力极强和能够长时间与PD-1结合的分子。我们认为我们已经获得了这样的分子。我们希望在2024年能够获得完整的药代动力学(PK)数据和可能的疗效数据,这将为我们提供更多肿瘤的全口服不同作用机制的联合方案。目前无法预测这些药物的疗效能否在人体中获得更好的表现,尽管在动物模型中已经展现出良好效果。我们期待今年能够获得初步的药物数据,并据此决定如何继续研发。

 

Q:西格列他钠的二期临床试验数据与美国当前在研发的纳什新药相比有何区别或优势?

 

A:西格列他钠针对的是PPAR的α、δ、γ三个亚型激活靶点,在对待代谢紊乱方面的效果优于TRβ靶点药物。我们的18周临床试验数据与对济尔贝塔52周临床数据具有可比性,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然而,西格列他钠的二期临床试验未进行肝活检,而是采用替代影像学进行观察,而济尔贝塔的三期临床试验采用了肝活检作为指标。这是目前两种数据的主要差别。在三期中,我们计划通过肝活检作为终点指标。

 

Q:西格列他钠数据的公布时间,以及与肝病年会的关联?

 

A:西格列他钠纳的临床数据已经读出,计划在五月底之前向美国肝病年会递交,一旦被接收,在该年会上,大概在十月或十一月,会正式宣布这些数据。

 

Q:西格列他钠联合R-CHOP治疗一线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占比?

 

A:使用西格列他钠联合R-CHOP治疗的一线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大概占了整个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60%左右,而在大患者群中,约30%的患者同时具有这种双表达。

 

Q:西格列他钠一线联合R-CHOP的疗效数据情况?

 

A:目前,西格列他钠一线联合R-CHOP治疗已取得统计学上显著的提高,痊愈率显著提高,同时PFS(无病生存期)也有很明显的获益。这在医学上是一个重大进展,尤其相比于去年的罗氏研究,我们的数据在CRrate和PFS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获益。

 

Q:西格列他钠维持治疗的时长及其对用药时间的影响?

 

A:患者在获得痊愈后还需使用西格列他钠进行六个月的维持治疗。这将使得西格列他钠联合R-CHOP的使用人群和时间相对较长,人均用药时间会明显提升。这对于微芯生物来说,相比T07产品,预期B08产品的市场空间可能是其很多倍。

 

Q:西格列他钠未来出海授权的潜力情况?

 

A:目前在产品链中,已经有其他的产品对外BD合作在推进中,包括效罗尼和笑罗尼。我们在美国的EB临床试验也已基本结束,下一步我们计划进行国际多中心的试验,来为商业合作奠定基础。

 

Q:西格列他钠联合PD-1在其他实体瘤中的应用情况?

 

A:西格列他钠目前在全球17个国家正在联合PD-1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并认为结果应该会呈现阳性。西格列他钠具有启动患者天然免疫反应的表观机制,因此在很多肿瘤治疗中联合PD-1使用是可行的。此外,也观察到在尿路上皮癌、膀胱癌中有不错的表现。预计2024年年中,西格列他钠联合PD-1用于一线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数据将公布。

 

Q:西格列他钠在肠癌、肝癌或者胃癌食管癌中的应用前景?

 

A:西格列他钠是否需要联合化疗或是单独使用,对于不同肿瘤的一线治疗还需更多的数据来确定。未来考虑西格列他钠联合小罗尼再加PD-1用于一线二线治疗,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以确定具体的疗效。

 

Q:公司的西大阪联合药物何时可能获批?目前的三期临床实验进展如何?

 

A:西大阪联合的药物预计在五月底获批。我们计划提交突破性治疗的申请,一旦获得药审中心同意,我们将尽快提交注册三期的IND。临床实验设计清晰,以OS生存作为终点,与氟喹替尼进行头对头、随机开放式、多中心实验,大约四百多个患者,按照1比1的比例进行。对于西达本胺联合PD-1用于一线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预计在今年年中左右获得数据。如果数据达到预期,我们将迅速进入非小细胞肺癌的联合治疗选择。

 

Q:公司是否已确定在三线治疗中与空气联合进行临床实验?会考虑在二线治疗中采用对比被罚的化疗方案吗?

 

A:在三线治疗的三药联合数据方面,我们表现非常出色。任何肿瘤对化疗敏感时会带来更好的客观缓解率(ORR)和更好的PFS(无进展生存期)。当前的数据显示,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标准疗法(standardcare)。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对化疗敏感时首选化疗,目前已加入对比(贝伐单抗)。我们在三线治疗中新的病例每年大约有10万。注册临床实验开始后,将会根据三期临床实验不断进行的情况来决定二期和一期的设计。我们有信心通过联合使用化疗、西达苯胺、小分子药物等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这是完全原创性的尝试,我们将逐步获得科学判断和实践结论。

 

Q:贝伐珠单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历史数据如何?与霹雳霉素、西达本胺联合PD-1在临床表现上有何不同?

 

A:对于多次治疗线索下的结直肠癌(mCRC),贝伐珠单抗历史数据显示,在末线治疗中,其效果与福美替尼和瑞格替尼相当。贝伐珠单抗单独使用时,三线治疗的ORR(客观响应率)大约为5%,PFS(无进展生存期)和OS(总生存期)都相对较短。联合霹雳霉素对于MSI-N(微卫星稳定型)和PMMR(错配修复正常)的患者,即突变负荷较低且免疫不敏感的人群,可以看到略有提升,但并不显著,最终ORR约为15%。然而,当联合了西达本胺与PD-1抗体时,ORR可达到13%至18%之间,虽有所提升,但提升并不显著。

 

Q:贝伐珠单抗、西达本胺与PD-1抗体三联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是什么?

 

A:贝伐珠单抗联合PD-1抗体通过阻断新生血管,帮助更多的T细胞浸润到肿瘤中,但肿瘤微环境仍是免疫耐受型的冷肿瘤。相比之下,西达本胺能够使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重新启动,将冷肿瘤微环境逆转为对PD-1有响应的热肿瘤。它的核心贡献在于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多个免疫和炎症因素,如抑制T调节细胞和MDSC细胞,同时直接激活CD8和NK细胞,逆转免疫耐受微环境,提供了贝伐珠单抗无法单独达到的效果。在临床前模型中已得到很好的证实,并且临床试验中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极好结果。这样的联合疗法显示了协同效应,并为患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生存获益和PFS方面的改善。

 

Q: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前景如何?在实现肿瘤微环境调控方面存在哪些挑战?

 

A:化疗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暴露出抗原,给PD-1治疗提供机会,对于使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有一定效果。但结直肠癌患者多数肿瘤微环境为冷肿瘤,因此需联合免疫疗法。西达本胺的血液学毒性与化疗存在一定重叠,考虑到不良反应的增加可能导致患者无法耐受,这需要通过摸索探索来找到平衡点。如果化疗剂量降低过多,可能失去化疗作用,同样地,西达本胺用量减少也会影响其调控肿瘤微环境的功效。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尝试细化研究,才能把治疗从三线逐步向二线、一线迁移。

 

Q:公司在三线治疗方案的临床实验中,选择的对照药物是什么?是否考虑了与目前标准疗法或其他联合疗法进行比较的可能性?

 

A:目前我们的三线治疗方案选择的对照药物是氟喹替尼。在设计临床实验时,我们充分考虑了与现有标准疗法的比较。以往研究显示,单独使用西达本胺(PD-1抑制剂)或贝伐珠单抗(抗血管生成治疗)并不总能带来额外的疗效,实验结果大多不是阳性的。故我们的研究是基于这些已知信息,并选择了具有生存期优势的治疗方案作为头对头比较的基础。在我公司进行的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临床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联合使用这些药物确实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Q:目前关于突破性治疗的申请进展如何?提到的25个样本量是否足够支撑该药物的批准?

 

A:我们今天下午刚递交了我们的突破治疗申请,等待药审中心的反馈。关于样本量,25个人的样本是够的。我们不仅在结晚期结直肠癌中观察到了积极的效果,在其他类型的肿瘤,比如非小细胞肺癌和黑色素瘤中,都获取了正面的临床数据。这为我们的药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Q:公司接下来几年的研发投入预估是怎样的?研发费用来源有何安排?

 

A:2023年,我们的研发投入会比去年高出几个百分点,可能会高出百分之几十。我们目前面临的是一个挑战性的时期,但是我们预计在2024年将实现合理的增长。更具体来说,西格列他钠医保价格下降约70%后,其市场覆盖将扩大,预计2024年及之后会出现营收的高速增长。我们通过增加营收和控制研发投入保持了合理的财务比例,也在考虑通过国际合作分担费用、定增等方式来支持研发。我们欢迎投资者就如何更有效利用我们杰出的临床效果,为公司建言献策。

 

Q:PD-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进行三线治疗的效果数据是多少?

 

A:如果您所问的是PD-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数据,据我记忆,这种联合治疗在三线治疗中的客观缓解率(ORR)大约在15%左右。关于这一点,数据还需要我下飞机后进一步确认后补充。

 

Q:公司在研发中有哪些作用机制是可以克服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状态的?

 

A:目前,科学领域已经认识到大多数肿瘤患者存在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抑制状态,即机体无法主动产生足够的免疫攻击力来对付肿瘤。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PDL-1的不表达、缺乏细胞去化因子、免疫细胞例如NK和T细胞无法被吸引到肿瘤周围、杀伤性T细胞无法渗透实体肿瘤,以及缺乏对肿瘤造成伤害的区化因子。同时,还可能是因为肿瘤细胞不表达某些特殊抗原或免疫细胞缺少关键的杀伤因素。在这些问题中,我们着重关注表观遗传调控,特别是一类的HDAC抑制剂,如西沙苯胺,它们能够通过调整某些基因的表达来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这些调控剂具有将“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的能力,但由于非选择性的作用,它们在转变肿瘤细胞的同时,可能也会抑制一些有益的细胞。这就需要西大本案(我们的产品)的独特特性来实现选择性地发挥其调节作用,克服上述的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问题。

 

Q:公司在开展三期临床研究的适应症上是否考虑设置中期分析?又面向哪些主要病种?

 

A:我们没有计刑在这个三期临床研究中进行中期分析,因为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研究,且已有的数据能够让我们做出很好的判断。就病人数而言,三线或三线以后的人数是十万多,加上每年新发病例和累积病例,人数还是相当多的。目前,对于已经开放的临床研究适应症,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尿路上皮癌等,我们将重点关注其中的特定病例,如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以及我们未来也会关注的三阴性乳腺癌和胰腺癌。

 

Q:对于微芯生物的海外权益,尤其是与互亚生物的合作,公司有何考虑和计划?

 

A:确实,18年前我们授权互亚生物时,微芯生物还很小且资金紧张。当时互亚生物金融实力有限,并没有显示出微芯生物般的科研创新能力。目前我们无法收回这些权利,这是非常遗憾的。我们只能遵守合同的约定。不过我们有与他们进行定期会议讨论后续开发的可能性,但具体的计划还要看他们自身的实力。

 

Q:公司的化合物专利已到期,但其他专利如适应症专利仍有效,公司是否考虑基于现有的西达苯胺分子开发下一代产品并进行海外授权?

 

A:是的,我们正在研发第二代产品,并计划将具备全球权利的产品推向市场。这得益于西达苯胺这种独特抗肿瘤机制。我们希望能够发现并在多种肿瘤中成功应用。

 

Q:对于结直肠癌和其他癌症种类的联合治疗策略,微芯生物将如何选择哪些病种进行三期临床,哪些可能不开展?

 

A:我们关注的是那些市场上的大适应症。目前对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表明,它们具有极高的未满足医疗需求。我们也考虑到商业化前景,尤其当我们的产品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注册成功时,患者将有更多治疗选择。对于血液肿瘤中的些特定小细分市场,我们可能不会投入巨大的资金和时间去做注册临床,但我们的治疗方案已获得响应的共识推荐。

 

Q:在三线转移性结肠直肠癌中,微卫星稳定型(MSS)且错配修复功能完整(dMMR)的患者比例是多少?

 

A:在三线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微卫星稳定型的比例占到95%。

 

Q:市场上目前还有类似微芯生物的H单抗这一类的抑制剂的研究吗?有哪些?微芯生物的抑制剂与其他抑制剂有何不同?HDX加上PD-1联合用药在改变肿瘤微环境方面的表现如何?

 

A:当前市场上对于H蛋白抑制剂联合PD-1药物的研究是存在的。国外至少有2到3组正在进行类似研究,已取得一定结果,比如"一加一可能等于二"的效果,但这些结果并不特别好。与微芯生物的H蛋白抑制剂相比,其它抑制剂与西拉板存在本质区别,即微芯生物的产品是一种选择性的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它能将冷肿瘤转变成热肿瘤,而非选择性抑制剂做不到这一点,因此在机制上有所不同。HDX加上PD-1用药主要是通过改变肿瘤的微环境,其中贝伐珠单抗起辅助作用,两者联合可以提升PD-1的抗肿瘤免疫效果。

 

Q:公司是否有针对特定适应症申请专利的策略?专利的独家性和持续性如何?

 

A:微芯生物针对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已经申请了专利,大多数行政专利已经获得授权。具体到化合物本身,专利保护期满20年后将到期,而使用这个化合物针对某个特定治疗肿瘤的适应症的专利保护仍然很有优势。

 

Q:目前全球有无类似微芯生物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成功商业化的案例?能否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这一过程转化为商业成功?

 

A:目前在肿瘤微环境领域,虽然有些药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肿瘤微环境,但能够全面改善的,如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所做的那样,尚未有成功的商业化案例。这些抑制剂能够促进CD8和记忆T细胞的增加,同时抑制调节性T细胞和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但在商业化方面仍没有成功案例出现。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微芯生物
工分
1.6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