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华创汽车:抓住2季度布局汽车机会的黄金窗口
戈壁淘金
只买龙头的老司机
2022-05-12 11:41:12

事项:

乘联会发布4月乘用车销量,产量96.9万辆,同比-41%、环比-47%;批发94.6万辆,同比-43%、环比-48%;零售104.2万辆,同比-35.5%、环比-34%。

评论:

疫情对全国整车产销影响都较大,批发低于预期。4月乘用车批发95万辆,同比-43%、环比-48%,低于此前月末预期(同比-34%至-19%),主要在于非长春、上海的整车基地也同样受到疫情、供应链等影响导致产销同环比大幅下降。

上险同比-40%,渠道库存相应下降。4月上险约93万辆、同比-40%、环比-34%,此前我们预期同比-40%至-31%,位于区间偏下限。零售端也受到各地封控对客流、成交的影响,估计在疫情缓解后恢复。本月出口9万辆,对应最终渠道库存-8万辆,低于此前预估+7万至+13万辆补库,主要在于批发低于预期,行业恢复到正常库存则将相对补库40万辆左右。

新能源批发28.0万辆、同比+50%、环比-38%,渗透率29.6%。新能源车虽然也受到疫情影响,但仍是增量。主要车企销量:比亚迪10.5万辆、五菱3.0万辆、奇瑞1.6万辆、埃安1.0万辆,新势力中零跑0.9万辆、小鹏0.9万辆、哪吒0.9万辆、蔚来0.5万辆、理想0.4万辆;特斯拉4月受影响较大,生产10,757辆,批发1,512辆。近期两款A级BEV轿车——比亚迪海豹、长安深蓝C385——开始加速预热,市场关注度也在快速提升,A级BEV轿车市场尚未全面打开,建议关注这两款车在纯电领域开拓新局面。

预计生产端先行恢复、零售恢复节奏略慢一些。车企生产端恢复较迅速,上海长春产能估计在5月中旬后可以实现满负荷生产,开始追产能,其它城市的生产基地亦然。零售端估计受疫情、封控影响恢复节奏慢于生产和批发,加上4月的去库,预计5-7月行业将体现为超季节性的补库存。预计乐观-悲观情形下零售端分别在7月、8月、9月追回销量(较此前预期推迟)。

我们根据4月销量以及近期生产、零售情况,下调5月预期,中性预期5月批发168万辆、同比+4%、环比+77%,上险131万辆、同比-19%、环比+40%。经过3-5月的影响,汽车生产和零售有望在3Q迎来显著恢复,预计2Q22批发同比增速-7%,上险-16%(较此前下调),3Q22有望分别回升至+23%、+16%,3Q开始板块业绩有望得到更显著的支撑。全年我们维持批发+7%、上险0%的增速预期不变。

抓住2Q22布局汽车机会的黄金窗口。短期汽车基本面仍受疫情影响,并且在对经济、消费需求的担忧迷茫中,市场对汽车零售需求预期较为悲观,板块估值依然处于阶段底部。我们看好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不断上升的比较优势将给整车和零部件带来持续的成长兑现,4Q20以来的自主整车成长逻辑仍在,4Q21以来的零部件成长逻辑仍在,行业恢复时大概率强化。而短期由疫情带来的扰动将过去,我们认为行业无论是需求还是生产都将实现显著恢复。当前市场悲观预期已充分体现在股价中,不确定性较强的2Q22或是布局下半年汽车板块机会的黄金窗口,6月开始行业将迎来一波全新新车型,有望推动整车关注度提升,3Q开始行业销量回升则有望带动板块业绩增速预期上调,推动零部件关注度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2Q22是汽车行业重新布局窗口期,我们对疫情后、下半年行业销量、部分车企新品周期预期乐观。整车板块,A股整车建议比亚迪、长安汽车、上汽集团,港股长城吉利逐步步入性价比区间。零部件板块,低估值状态下看好下半年增速表现,推荐立中集团、常熟汽饰、拓普集团、上声电子、爱柯迪、豪能股份、银轮股份等,建议关注继峰股份。

风险提示:疫情恢复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国内消费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芯片供给恢复速度低于预期等。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立中集团
S
常熟汽饰
S
上声电子
S
银轮股份
S
爱柯迪
工分
6.3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5-12 19:13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5-12 12:35
    说的很好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5-12 12:17
    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