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淡化10年美债利率的分析,专注增速预期差的跟踪
买家投研
热爱评论的老韭菜
2023-03-31 17:37:16

淡化10年美债利率的分析,专注增速预期差的跟踪

    结论:1)分析10年美债利率定2023年美股胜负,成了市场主流意识。

          2)我认为2023年美股胜负的主要因素在于增速预期差的分析。

         3)美债利率、长期增速预期、风险偏好3个因素共同决定美股的估值。

          4100bp的美债利率下行,对估值影响幅度可能也就不到10%

          55%的长期增速预期变化,对估值影响影响幅度高达20%以上。

          6)市场过于强调2022年美股风险偏好没有下降,这不符合常识。

      市场上的卖方策略师特别喜欢用市盈率倒数和10年美债利率的差值,强调美联储加息对2023年美股杀估值的影响权重是100%。因为他们测算前向市盈率倒数和10年美债利率的差值出来后,发现差值并没有变化,甚至可能差值还略有往下走,他们据此得出结论,美股风险偏好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有10年国债利率,所以10年国债利率对美股估值的影响是100%,分析10年美债利率定2023年美股的胜负。

图片

      我与市场不同的是,我认为美股在2022年的估值下跌,联储加息的影响因素只是部分之一,我认为美股长期增长趋势预期的下修、美股风险偏好的下行,都造成了2022年估值下跌。

      一个很简单的反驳逻辑是,市场策略分析师都用标普500在掩盖,如果你用纳斯达克指数,做差值,你会发现风险偏好是负值。风险偏好怎么可能是负值!风险偏好所对应的,对公司要求的风险溢价,肯定永远是正值。市场策略分析师是为了强调美债利率的绝对原因,才选择性用简单差值表达风险偏好。

      我的看法刚好相反,我认为即使202310年美债利率在高位震荡,比如震荡区间在3.5%-4.5%,也不意味着美股就一定是熊市继续。分子端的增长趋势分析,是必要的。风险偏好的结果,要符合我们的直觉,2023年美股的风险偏好不可能是不变的。

      美股纳斯达克的主要行业就是科技公司和医药企业了,以我此前分析的软件服务板块为例。该板块过去长期增长复合增速是20%2022年增速降到10%,这一定会影响到市场对长期信心的判断。美股纳斯达克软件服务板块,从高点的9.9倍市销率,下降到低点的4.7倍市销率,估值下跌了50%,光用美联储加息这一个因素来解释,我是不信的。

      对于增长趋势稳定的板块,科技股传统的贴现模型,是合适的。也就是说,远期来讲,比如8年时间后,美股软件服务板块的公司,我们给10倍市盈率(对应增速为0预期),折合算下来,是3倍市销率。这个贴现模型,蕴含着8年内,美股还是维持20%的高增长,直到公司进入0增速的平稳期。如果我们按照4%的国债利率,6%的风险偏好要求回报率,20%的高速增长期速度,贴现到即期的合理市销率估值,是6.1倍。同样的数据,一旦高速增长期速度下降到15%,市销率估值就跌到4.7倍。仅5%的增长速度变化,估值杀跌幅度高达23%。相反,如果纯100%强调美债利率的因素,我们假设4%国债利率,降到3%,估值也只能增加到6.5倍。相当于高达100bp的美债利率下行,估值上涨幅度也就只有7%而已。

      有了这个简单的模型,我们再回头看2022年的美股估值杀跌。2022年市场能显著看到的,就是美债利率从2%飙到了4%,套到我上述的模型,仅相当于美股估值从7倍市销率跌到6.1倍,跌幅预期只有15%。这与最终市场估值大跌50%,大相径庭。但如果我们考虑市场对长期增长预期的变化,20%增速降到15%,就会从7倍跌到4.3倍,跌幅39%。更进一步,如果我们进一步假设风险偏好所要求的回报率从4%上调到6%,估值就能从8.1倍跌到4.3倍,跌幅47%。因此,我说,美股软件公司2022年的估值杀跌,是10年美债利率、长期增速预期不稳定和风险偏好下行,3个因素共同的结果。而我前期已经分析过美股软件公司长期增速预期韧性强的原因,即使我们说2023年的10年美债利率在3.5%-4.5%的高位波动,增速预期差的变化驱动美股估值上涨的幅度并不小。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不持有相关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英伟达公司
工分
0.3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3-03-31 20:35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