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通威股份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快乐股市里的小跳蛙
躺平的老司机
2022-04-25 23:35:09

通威股份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全球经济在新冠疫情的多轮反复中艰难复苏,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刺激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明显回暖。受商品需求恢复快于供给、流动性宽裕、国际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供给紧缺,价格快速上行,全球通胀率显著增长。国内方面,在强有力的疫情防控和商品保供稳价措施下,经济增速达到8.1%(国家统计局数据),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但在全球供应链危机与通胀的大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公司坚定围绕“聚势聚焦、执行到位、高效经营”的经营方针,稳步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4.91亿元,同比增长43.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2.08亿元,同比增长127.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4.86亿元,同比增长252.35%。

(一)饲料及产业链业务

受生猪养殖加速恢复,水产及反刍动物养殖持续增长拉动,2021年我国饲料行业继续实现较好增长。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饲料总量29,344.3万吨,同比增长16.1%,分品种来看,猪饲料产量13,076.5万吨,同比增长46.6%;蛋禽饲料产量3,231.4万吨,同比下降3.6%;肉禽饲料产量8,909.6万吨,同比下降2.9%;反刍动物饲料产量1,480.3万吨,同比增长12.2%;水产饲料产量2,293.0万吨,同比增长8.0%。伴随着饲料需求的增长,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上升。报告期内,受原料主产区产量下降、疫情扰动供应链、通货膨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饲料主要原材料价格显著上涨,其中全国玉米、豆粕现货均价较2020年分别上涨27.2%、19.5%(数据),饲料企业成本增加,经营难度加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原材料涨价压力,公司始终坚持以“打造用户养殖效益最大化”为核心目标,严控产品品质,坚持供应优质产品,持续为养殖户提供“产品+模式+服务”的综合养殖方案,实现农牧业务的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饲料及产业链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3.79亿元,同比增长18.60%,饲料销量551.59万吨,同比增长5.08%。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以“质量方针”为纲,牵引三大专项工作

质量是市场、效益的基础和前提,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根本。2021年公司继续深度践行质量方针,重点推进标准化建设、营销转型、产品力打造三大专项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现场标准化建设,全面治理跑冒滴漏、规范VI标识、执行清单化管理,现场管理令人耳目一新,颠覆了外界对饲料行业传统认知,标杆公司更是实现人均产量的大幅提升和生产费用的大幅降低;在现场标准化建设取得阶段性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公司同步推进运营标准建设,通过关键能耗指标控制、管理流程优化改善、设施设备创新升级等多种措施,提高试点公司人均效能,降低变动生产费用,全流程保障产品稳定优质。

市场营销工作方面,公司调整过去自上而下的“公司-经销商-养殖户”为主的营销模式,直接聚焦养殖终端层面,以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采用产品质量为核心的事件营销、主场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通过市场团队引导客户、技术团队深度服务,解决用户的养殖痛点,推动公司优质高效产品与养殖终端的有效融合,促进公司质量方针理念在用户端的切实落地,实现公司与养殖户的共赢发展。

此外,公司持续推动技术团队走进养殖一线,对产品从市场定位、加工质量、效果表现等多角度进行全方位跟踪,形成产品力分析报告,与市场团队高效协同,及时反馈修正,共同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21年,公司全面推行集成产品开发模式(IPD),聚焦公司产品力的终端表达,显著提升养殖户效益,获得了市场与客户的高度认可。报告期内,公司推出高端苗种料“开口乐”系列产品,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同时苗种成活率提升25个百分点以上,达到行业内最好水平,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一致青睐。

2、适度审慎扩张,提升市场占有率

公司在保持稳健内生式发展的同时,积极关注外部扩张机会。基于专业分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2021年7月,公司与天邦股份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公司收购天邦股份旗下水产饲料全部资产、猪料部分资产及开展猪料供应合作达成共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完成相关标的的股权收购与业务整合,猪料长单供应亦在积极执行中。本次产业并购与深度战略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公司饲料业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提升市场占有率,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3、产业链战略培育,打造综合竞争力

公司聚焦饲料主营业务的同时,保持对产业链上下游适度延伸,打造农牧业务的综合竞争力。秉承“为了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公司严守食品安全红线,着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水产食品,报告期内,公司水产品加工与流通实现销售收入11.35亿元,同比增长20%,水产品出口贸易在海外疫情影响下仍然实现高速增长,收入同比提升29%,旗下鲜活鱼品牌——“通威鱼”产品系列丰富,品质不断提升,养殖基地获得“有机认证”与“无抗认证”,“一鱼一码,扫码追溯”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种苗业务方面,公司聚焦养殖户养殖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持续开展研发工作,报告期内,公司虾种苗与饲料业务高度协同,终端对虾养殖效果突出,虾种苗量利双增,其中斑节对虾种苗凭借优异的生长指标和较高的养殖效益,受到养殖户的高度认可,销量增幅高达272%,在区域市场市占率约80%。

(二)光伏新能源业务

2021年全球光伏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据CPIA预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较上年实现31%的增长,达到创历史的170GW。中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稳居世界第一,紧跟其后的为美国26.8GW、欧盟25.9GW、印度11.89GW,均保持了同比快速增长,其中印度新增装机增速高达218%。产业链制造方面,中国光伏产业链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优势,全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为50.5万吨、227GW、198GW、182GW,同比分别增长27.5%、40.6%、46.9%、46.1%;海外市场方面,202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284.3亿美元,同比增长43.9%,组件出口量约98.5GW,同比增长25.1%,出口额和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受需求快速增长预期拉动,近年来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了积极的产能扩张,但上游硅料环节因技术门槛高、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且2018-2020年产品价格长期低迷,扩产积极性远低于下游各环节,造成2021年产业链上下游供需错配,叠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阶段性能耗管控、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年内产业链价格波动较大,各环节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营压力。

1、高纯晶硅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仍然将安全生产,稳定运行作为首要工作,通过实施全面安全标准化管理,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实现全年生产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圆满完成“零工伤、零事故、零误操作、零非停”四零目标,在国家应急部组织的安全专项检查中获得优异成绩。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强科研力度,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技术指标,降低生产成本。报告期内,公司高纯晶硅产品单晶率超过99%,并已实现N型料的批量供货,N型料客户覆盖下游主流硅片厂商。公司产品单位平均综合电耗同比去年下降12%,蒸汽消耗同比下降55%,其他多项核心指标也实现不同程度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2021年,受产业链供需错配影响,高纯晶硅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同比上涨,公司高纯晶硅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各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行,继续保持满产满销,全年实现销量10.77万吨,较上年增长24.30%。基于前期产能建设时机的正确把握及公司的高效经营,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陆续收回永祥多晶硅(老产能)、乐山一期、包头一期项目合计8万吨产能的投资成本。

新项目建设方面,报告期内,乐山二期5万吨、保山一期5万吨项目已相继投产,首批出炉产品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太阳能特级品标准,一次性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根据投资建设安排,公司目前在建项目产能合计17万吨,其中包头二期5万吨项目预计2022年投产,乐山三期12万吨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届时公司产能规模将达到35万吨。乐山三期项目是公司首个单体年产规模突破10万吨的项目,单位投资成本更低,工艺设计更优,智能化水平更高,将进一步夯实公司质量和成本优势。

2、太阳能电池业务

报告期内,由于原材料硅片紧缺,全年价格涨幅较大,推高了电池企业的成本。据PVInfoLink统计,2021年底166mm、182mm、210mm主流尺寸硅片均价较年初分别上涨55%、46%、46%,而相应尺寸的电池均价仅分别上涨22%,19%,16%,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开工率大幅下调。得益于与上下游的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和领先的质量、成本管控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在行业大幅下调开工率的情况下产能利用率仍然达到了99.47%,销量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同时全年保持盈利,体现了公司较强的抗风险能力。2021年公司电池及组件销量达到34.93GW,同比增长57.61%,单晶电池毛利率8.28%,较同期有所下降。据PVInfoLink公布数据,2021年公司太阳能电池出货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公司密切把握市场趋势,陆续投建眉山二期项目、金堂一期项目、通合项目,目前182及以上大尺寸产能占比已超过70%,有效保障下游客户对大尺寸产品的需求。同时,公司加强内外对标,持续提质降本,全年产品A级率、转换效率、碎片率等关键生产指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单晶PERC电池平均非硅成本已降至0.18元/w以内,较上年下降11%,其中大尺寸非硅成本下降更为明显。技术研发方面,公司除对主流PERC电池技术的优化提升外,重点围绕下一代电池技术在规模量产条件下的提效降本目标进行技术攻关。公司在2019年投建400MWHJT试验线的基础上,于2021年新增投产1GWHJT中试线,目前HJT研发和量产效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主要的辅材、耗材用量指标进一步下降,银浆替代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另一方面,公司同步进行TOPCon技术的量产研发攻关,率先开启了基于210尺寸的TOPCon量产中试,目前1GWTOPCon项目已顺利投产,产品量产转换效率行业领先。

3、光伏发电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国家绿色发展战略部署,持续聚焦“渔光一体”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维,以“渔光一体”为载体,适度配套发展旅游休闲、观光科普等第三产业,形成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契合新渔业、新能源、新乡村建设的“通威方案”,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48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到2.7GW,全年结算电量30.90亿度。随着光伏产业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公司后续将通过运用高效组件、柔性支架、自动化施工等方式,在系统化建设运营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渔光一体”发展模式的经济性,按照“成规模”、“成集群”、“成效益”的开发原则,推动更多“渔光一体”项目的落地,促进渔业养殖转型,持续产出清洁能源,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通威力量。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饲料行业

饲料行业为现代养殖业提供物质支撑,与动物产品安全稳定供应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饲料行业快速发展,2011年起我国饲料产量开始稳居全球第一,推动了我国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满足了居民对猪、鸡、鸭、鱼等优质蛋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2021年全国饲料总量29,344.3万吨,是2000年的8.5倍,整体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增长趋势上来看,我国饲料行业在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后,开始逐步进入到成熟发展阶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2010年我国饲料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6%,2011-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下降至5.2%,行业开始稳健发展,增速显著放缓。

针对饲喂动物的不同,饲料分为猪料、禽料、水产料、反刍料等,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以上料种占饲料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45%、41%、8%、5%,畜禽饲料占我国饲料工业的主导地位。长期来看,我国饲料总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不存在明显周期;中短期来看,不同饲料品种因其饲养动物的养殖周期不同,受疫病、灾害等影响的情况不同,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其中,畜禽养殖的周期性波动对饲料总量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例如,2018年下半年开始蔓延的“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养殖造成深远影响,2018年、2019年猪料产量同比下降0.9%,26.2%,受生猪养殖拖累,2018年我国饲料总产量同比增长仅2.8%,2019年同比下降3.7%。

近年来,饲料产业日趋成熟,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优胜劣汰,强者恒强。规模饲料企业凭借资金、成本、技术、品牌、风险管控等优势,通过新建、收购兼并来扩大市场规模,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全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厂957家,较同期增加208家,合计生产饲料17,707.7万吨,同比增长24.4%,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占比60.3%,同比提升7.5个百分点。同时,年产量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39家,比上年增加6家,年产量100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6家,比上年增加3家。

随着《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修订,以及《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4号》等行业政策的陆续实施,我国饲料行业质量与环保监管趋严,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开始由过去“量”的发展阶段进入到“质”的发展阶段。此外,养殖业开始逐步向工厂化、规模化、环保化的现代化养殖发展,对饲料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生物安全防控能力、质量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趋势下,拥有较强技术研发实力、区域布局优势、标准化管控能力的大型饲料企业优势明显,而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较弱、产品质量及成本管控难度大,缺乏市场竞争力,致使扩张乏力,将持续面临生存压力。

(二)光伏新能源行业

光伏新能源行业是我国战略新兴行业,是实现我国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2000年初,在海外可再生能源需求迅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但始终面临“技术在外、设备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的局面。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了要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能源领域国际合作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期中国能源发展指明方向。在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我国光伏产业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一是产业链各环节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升级持续进行,逐步摆脱对国外技术、设备、原料的进口依赖,形成完整的具有全面竞争力的光伏制造产业链;二是产业技术不断进步,叠加规模效应、供应链竞争,推动光伏产品不断降本,光伏发电经济性与日俱增,并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实现平价上网,国内逐步摆脱补贴支持,行业获得自发式增长动力;三是我国光伏应用市场迅速扩大,成为全球光伏装机投资的核心推动者,大幅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由2013年的12.92GW提升至2021年54.88GW,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同期,光伏新增装机量占我国新增发电装机量的比例由12%提升至31%。

虽然光伏发电的成本在绝大部分国家达到平价上网水平,甚至在部分地区低于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具备较强的经济性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单一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对光伏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已经大幅降低,但由于我国光伏产业规模全球第一,超过一半的组件需要对外出口,因此,各国政策、金融环境、政治博弈、贸易摩擦、疫情反复等因素的叠加也可能会阶段性对光伏行业的增速造成一定影响。

为积极实施气候治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已开始实施节能减排,大力推动能源消费转型。截至目前,包括德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全球177个国家已宣布或正在讨论净零排放目标,并出台以光伏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全球庄严承诺“中国碳排放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围绕“双碳”目标,2021年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并加速构建“1+N”的政策支撑体系。《方案》提出要“全面推进风电、光伏大规模开发,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全球绿色转型迈入新阶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光伏发电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在需求快速增长的预期拉动下,行业内外企业陆续宣布投资、扩产计划,光伏产业迎来新一轮产能扩张。据PVInfoink统计,预计到2022年底全球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119万吨、477GW、560GW、580GW。与此同时,有望推动光伏发电进一步提质增效的新型电池技术也在持续研发中,多家光伏企业已在包括TOPCon、HJT在内的新电池技术上有所投资布局,并期待获得由技术升级所带来的新一轮发展红利。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

在农业方面,公司主营业务为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用以满足水产、畜禽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生长和营养所需。其中,水产饲料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也是公司农牧板块的主要利润来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80余家涉及饲料业务的分子公司,采取就地生产,建立周边销售覆盖的经营模式,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技术、金融等配套服务。围绕饲料主营业务,公司还积极开展了包括育种、养殖、动保、食品加工与贸易等业务,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种类,增强了综合竞争力。

在新能源方面,公司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18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45GW。高纯晶硅业务方面,公司生产基地位于乐山、包头、保山,主要生产要素采取就近采购方式,产品客户主要为下游硅片企业。为保障产销的长期稳定,近年来公司与下游硅片企业开展长单销售合作,硅料长单锁量不锁价,价格随行就市;太阳能电池业务方面,生产基地位于双流、金堂、眉山、合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产线结构安排生产经营,产品直接销往下游组件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品质、成本优势,公司主要客户覆盖了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企业,长期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在综合应用端,公司聚焦规模化“渔光一体”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生态养殖+绿色能源的“渔光一体”模式,加强产业协同发展。通过筛选优质水面资源,并以确保电力消纳为前提,探索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不断推动“渔光一体”基地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为公司、养殖户及其他合作方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公司市场地位

农牧方面,公司聚焦饲料业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生产、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其中,水产饲料作为公司核心产品,产销量多年来位居行业前列。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并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等荣誉,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全面、高效的服务,公司品牌享誉行业和市场。

光伏方面,公司拥有领先的规模、技术、成本、质量优势,是全球光伏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2021年公司高纯晶硅产量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2%(CPIA统计),电池出货量连续5年全球第一(PVinfoink统计)。基于光伏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公司于2020年公告了《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业务2020-2023年发展规划》,结合现有的投资进度安排,预计2023年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将达到35万吨,电池产能将达到80-100GW。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清晰的战略规划及定位

公司一方面聚焦光伏新能源产业主要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推动零污染、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另一方面,致力于打造绿色、健康的水产品产业链,满足人们对于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力求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产品,持续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基于上述战略定位,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为“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和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中短期发展规划为“打造和巩固全球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及水产饲料龙头地位”。

(二)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奉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各业务板块组建了以领域专家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并应用于市场,在行业内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公司创造价值。

1、农牧板块

公司技术中心是经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运行,技术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创新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专门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良种培育和养殖、动物保健、自动化养殖设施工程、水产与畜禽产品加工等生物科技相关的研究和技术集成,通过将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技术中心下设有水产研究所、特种水产研究所、畜禽研究所、动物保健研究所、设施渔业工程研究所、水产工程中心、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有效引导创新研究,明确创新目标,细化创新任务,保障创新成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评价结果的通知》,在全国1700余家企业技术中心年度评价中,公司技术中心以高分成绩再次荣获“优秀”评价。

报告期内,技术中心全面贯彻公司前瞻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三级研发体系建设方针。前瞻性研究上,重点聚焦单细胞蛋白作为鱼类饲料蛋白原料的生产和应用研究,如单细胞菌体蛋白的产业化推广应用研究,饲料级螺旋藻“藻光一体”化研究。应用性研究上,围绕经营所需,运用多项研发成果开发新产品,如开发淡水高端苗料“开口乐”、免疫力提升饲料“鱼康1号”、越冬专用饲料“鱼冬健”等,以及打造对虾无人化、智能化养殖车间和循环水处理系统,实现水质智能管控、饲料精准投喂和疾病高效防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840件,获得授权专利616件。

2021年公司获批成立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饲料检测方法标准化工作组,负责饲料工业相关的营养/非营养成分、违禁添加、饲料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等检测标准研究。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修订1项国家标准《饲料原料鱼粉》(GB/T19164-2021)已发布实施;制修订《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团头鲂配合饲料》2项农业行业标准待发布实施;新获批10项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另由中国渔业协会立项,公司牵头制定的《渔光一体建设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已发布实施。

长期以来,公司建立起了一支年轻化、高素质的科研技术创新团队,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带领下不断夯实公司科研能力,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2、光伏新能源板块

为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把握未来核心技术、产品及应用领域的发展机遇,不断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在光伏各业务板块科研体系基础上成立光伏技术中心,组建以行业专家为主的科研技术团队,统筹推进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研发与技术集成。2021年公司光伏技术中心重点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如TOPCon、HJT)量产导入过程中的跨板块链接和集成工作,着力深化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对行业跨代技术、前沿技术(包括HBC、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光伏+储能等技术)的跟进、研究和开发。

高纯晶硅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冷氢化、大型节能精馏、高效还原、尾气回收、三氯氢硅合成、反歧化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报告期内,产品单晶率超过99%,已实现N型料的批量供货。截至报告期末,永祥股份累计申请专利493件,获得授权专利342件。

太阳能电池方面,公司在原子层沉积背钝化、选择性发射极工艺、双面电池、多主栅、TOPCon电池、HJT电池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成果。一方面,公司专注于当前主流PERC技术,通过叠加其他工艺技术(如多主栅、高阻密栅、碱抛光等)进行提升和优化,以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公司继续加大对光伏新技术的跟踪和研发投入,目前HJT、TOPCon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均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三)规模和成本优势

1、农牧板块

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组织、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集约化优势。

2、光伏新能源板块

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18万吨,在建产能超过17万吨,各项消耗指标及成本不断降低,随着技术工艺的持续完善、产能规模的继续扩大,公司在建项目达产后,成本水平将进一步优化。

太阳能电池方面,报告期末公司年产能规模已达到45GW,全年单晶PERC电池产品非硅成本已降至0.18元/w以内,后续随着大尺寸新建项目投产,公司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加强,尺寸结构持续优化,成本优势进一步提升。

(四)品质和品牌优势

1、农牧板块

公司自1992年成立至今,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形成了能满足各种水产动物需要的系列配合饲料,经过多年市场验证,公司饲料品质及市场服务得到了养殖户的高度认可,已成为国内水产饲料行业标志性品牌之一。同时公司着力打造了知名鲜活鱼品牌—“通威鱼”,并在四川、海南等地建有水产、畜禽食品加工基地,严格按照HACCP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工生产,实现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和追溯,有效提升产业链价值和竞争力。

2、光伏新能源板块

公司以四川省多晶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研究还原工艺自控技术、多相流技术、还原热能梯级利用、硼/磷/碳等除杂技术,不断提升晶硅产品质量,持续节能降耗,保持技术领先。2021年公司高纯晶硅板块获批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并荣获了“国家绿色工厂”、“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质量标杆奖”等多个国家级、省级荣誉奖项,充分展现了公司的品牌价值和社会认可度。

公司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良品率、碎片率、CTM值等多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品质得到客户广泛认可,获得了国内外多项专业认证。公司电池板块多次获得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卓越品质奖”,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优秀供应商”,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佳品质供应商”,阿特斯阳光电力有限公司“优秀供应商”、“产品质量免检供应商”,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优秀供应商”,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供应商”等荣誉称号。2021年公司还分别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制造业综合百强”、“安徽省数字化车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合肥制造业企业30强”等多项国家、省、行业奖项。

(五)独特的“渔光一体”发展模式

公司在终端具有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智能养殖与清洁能源的绿色融合。在渔业方面,公司通过对水面的有效改造、渔业设施的合理应用、养殖模式的优化创新,引导水产养殖集约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在光伏发电方面,公司坚持执行成本战略规划,通过设计优化和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光伏系统装机成本。

“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可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打造集新渔业、新能源、新农村为一体的“三新”现代化产业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途径,形成了公司独特的竞争模式。

(六)丰富的企业文化

有效的企业文化是公司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企业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追求卓越、奉献社会”是公司企业宗旨,“为了生活更美好”是公司企业愿景,为公司指明了存在的价值及目标;“诚、信、正、一”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即“诚”字当头、以“诚”相待,信用、信义为本,正当合法经营,事事争创一流;“三个决定”是公司重要管理思想,即“效率决定效益、细节决定成败、速度决定生死”,“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工作”是员工行为准则。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企业文化倡导的精神元素与公司经营目标及日常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指导公司各业务板块、分子公司全面实行对标经营,不断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无。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饲料行业

(1)饲料行业进入低速稳健增长阶段

“十三五”期间我国养殖产业整体保持稳中有升,期间尽管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养殖遭到重创,但在国家生猪稳产及“菜篮子”保供稳价措施推动下,生猪生产全面恢复。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1年全年猪肉产量5,296万吨,同比增长28.8%,基本达到历史正常年份水平;牛羊肉产量比上年增长4.1%,牛奶产量增长7.1%,水产品产量增长2%以上。在养殖业的有效拉动下,我国饲料总产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较“十二五”期间明显放缓。基于畜禽养殖饲料普及率已较高,大幅提升工业饲料使用量的空间较小,水产、反刍动物养殖饲料普及率虽然相对较低,但受养殖水平、养殖环境、养殖规模影响,其对工业饲料的需求量大幅小于畜禽,对饲料总产量的拉动有限,预计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饲料消费量年均增速较低。

(2)饲料质量安全及环保要求升级,推动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2017年《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修订发布,进一步提高了饲料行业准入门槛,加大了经营违法违规处罚力度,行业得到有序、规范发展。近年来,监管机构持续加强对饲料生产、经营的监督与抽查力度,对不合格企业按照情节严重情况最高可处货款金额10倍罚款,并进入黑名单和向社会公布。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的修订、发布与实施,饲料企业不仅要满足更严格的安全质量要求,还要兼顾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消费升级等新要求,这对资金实力较弱、技术水平较低、生产管控能力较差的中小型饲料企业提出挑战,而头部饲料企业由于综合实力更强,能更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的行业发展需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3)饲料主要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企业生产成本长期承压

饲料主要原料为玉米、大豆(豆粕),其来源以进口为主,预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难以转变。据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进口玉米2835万吨,是上年进口量的2.5倍,进口大豆9652万吨,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同期国内大豆产量仅164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83.7%。近两年,由于受极端天气、“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摩擦、通货膨胀等综合因素影响,玉米、大豆价格振荡上行,预计未来一定时间内仍会维持高位。为逐步降低原料对外依存度,控制供应链风险,2021年农业农村部下发《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鼓励并指导企业使用小麦、高粱、大麦、稻谷等能量原料代替玉米,使用菜粕、棉粕、花生粕、葵花粕等代替大豆(豆粕),同时饲料企业也积极尝试新原料品种的替代方案,努力实现原材料成本稳定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但中短期来看,我国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现状难以大幅改变,对饲料企业经营仍将产生持续压力,并对终端养殖户盈利水平造成影响。

(4)饲料行业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进程加快

据全国饲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从生产方式来看,2021年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生产厂957家,比上年增加208家,合计生产1.77亿吨,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60.3%,较上年增长7.5个百分点。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39家,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9.7%,较上年增长5.1个百分点。从销售方式看,散装饲料(供规模化养殖场)总量9028.7万吨,同比增长53.1%,占配合饲料总产量的33.4%,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随着饲料加工行业的集中度、集约化速度不断加快,头部企业在效率、技术、管理、资本、人才上的优势得到加强,行业梯队分化明显,小规模饲料产能出清速度加快。同时,头部企业持续加大对养殖、食品加工与贸易环节的投资力度,产业链一体化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格局开始转变为农牧全产业链的综合实力竞争。

2、光伏新能源行业

(1)“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光伏新能源将实现快速增长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目的是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行动安排。根据《巴黎协定》,各国需在本世纪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2摄氏度之内,并努力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这意味着全球需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该目标,IRENA《世界能源转型展望:1.5°C路径》预测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提升至90%,其中光伏和风电占比将达到63%,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14,000GW,远超当前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同时,受化石能源价格快速上涨刺激,2022年以来,以欧盟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先后宣布了更加激进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光伏新能源步入加速增长通道。据CPIA预计,2022-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32-286GW,其中国内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83-99GW。

(2)光伏技术及工艺持续改善,助推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持续降低

降本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IRENA统计发现,2010-2020年期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累计下降85%,成本的大幅下降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规模化经济、供应链竞争及开发商经验增长。据CPIA统计,2021年,沙特阿拉伯光伏项目中标价低至1.04美分/千瓦时(折合人民币0.067元/千瓦时),我国甘孜州光伏项目中标价0.1476元/千瓦时,刷新国外与国内光伏上网电价最低纪录。光伏发电已由过去严重依赖补贴发展的阶段,步入到以市场化驱动为主的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大尺寸与双面组件的占比提升、HJT、TOPCon等前沿技术的规模化量产、跟踪支架等的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成本还将持续下降,继续巩固其作为可再生能源主力军的优势。

(3)光伏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企业综合竞争力更强

光伏行业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调整与洗牌,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优势产能绝大部分集中在国内。据CPIA统计,2021年多晶硅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占国内多晶硅总产量的86.7%;硅片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占国内硅片总产量的84.0%;晶硅电池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占国内电池总产量的53.9%;晶硅组件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占国内组件总产量的63.4%。龙头企业凭借逐步形成的规模优势,以持续的研发攻关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推动产品提质降本,展现出更强的综合竞争力。

(4)产业链扩产加速,行业竞争加剧

在国内外强劲需求预期的拉动下,我国光伏产业链正迎来新一轮扩产潮。新产能将力争融合更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更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现产品提质、成本优化、能耗下降、碳足迹下降的目标,推动我国光伏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优势。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除传统光伏制造企业加速产能扩张外,许多行业外企业也进入到投资行列,更多的产能扩张势必带来资本、土地、人才、原材料等资源的紧张,行业竞争预期将进一步加剧。过程中,龙头企业凭借长期积累的规模、技术、成本、人才等综合优势及管理经验,抗风险能力更强,而新进入者将面临较大的经营不确定性与竞争压力。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发展战略是打造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和清洁能源运营商。利用公司在科研、品牌、综合运营等方面长期积累的综合实力及规模化优势,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坚持光伏新能源板块和农牧板块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优化完善各自产业链,力争以内生和外延的投资方式并举,促进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实现公司“为了生活更美好”的愿景目标。

1、农牧板块:打造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

饲料产业:聚焦饲料业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通过海外建厂、国内外并购等外延式发展和内生式增长,实现产业稳定发展。以水产饲料业务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产饲料的季节性周期,探索与大型养殖公司的在畜禽料方面的配套加工合作模式,提升饲料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水产养殖:基于公司多年来积累的水产饲料资源优势(养殖资源、渠道资源),借助公司特有的“渔光一体”复合增效模式,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水产养殖运营新方式,进一步探索和开发设施化、标准化渔业养殖,有计划地重点开展以虾为主的优质海产品、特种水产品的工厂化养殖,提升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环保标准,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渔业转型升级,打造领先的全程可追溯安全水产品生产基地。

水产品加工及贸易:加快推进水产品深加工与贸易业务,围绕“三鱼一虾一平台一市场”的增长发展模式,打通从养殖端到消费端的产业链条。公司的绿色安全食品标杆“通威鱼”已经在区域市场取得了高度认可,未来将逐步在多地复制成功模式。同时,公司积极进行水产销售大数据布局,将电商平台(全农惠电商平台)与线下水产批发市场(三联水产品批发市场)相结合,打造水产品流通体系。发挥“通威鱼”品牌优势,在鲜活鱼产品市场开拓的基础上,聚焦“罗非鱼、乌鱼、叉尾鮰、盐田虾”等核心水产品运营,着力沿养殖—批发—零售—消费端路径拓展,实现养殖、生产、加工、贸易的全覆盖。

2、光伏新能源板块: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

公司已成为光伏行业领先的产品制造商之一,未来将继续扩大光伏制造重点环节规模优势,加快推广“渔光一体”协同发展模式,向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迈进。

在光伏制造领域,充分发挥公司领先的技术研发及成本管控能力,夯实公司在产品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加快高纯晶硅产能扩张,把握进口替代及落后产能淘汰的时间窗口;在太阳能电池环节,把握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机遇,不断扩大规模、成本领先优势。

在光伏发电领域,坚定不移推广“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将公司的农业优势资源和光伏行业资源有机结合,形成立体的“渔光共生”经济,构筑饲料、安全水产品生产和绿色新能源开发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打造公司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三)经营计划

2022年公司将坚定执行“聚势聚焦、执行到位、高效经营”的经营方针,持续巩固水产饲料、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业领先优势,提升公司价值,提高股东回报。

1、农牧板块

2022年,公司饲料、食品及相关产业链业务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超过270亿元。2022年公司将继续在“质量方针”的指引下,以“养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重点开展产品聚焦、营销转型、标准化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推进“质量方针”在产品生产、销售、使用全流程中的贯彻执行,实现公司与终端养殖户的共赢。

2、光伏新能源板块

2022年,高纯晶硅业务力争实现超过18万吨的产销量,太阳能电池业务力争实现超过40GW的产销量;光伏发电业务力争新增投资建设“渔光一体”项目1GW。对此,公司拟采取以下经营措施:

(1)高纯晶硅业务

以“安全标准化管理”为抓手,确保生产安全稳定运行,项目建设安全推进;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工作,优化工艺技术,保障产品质量和成本行业领先;继续巩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障供销稳定,实现满产满销目标。

(2)太阳能电池业务

紧跟需求趋势,快速推进新投产项目满产释放,提高大尺寸出货占比,提升公司盈利水平;继续挖潜技术降本、生产降本、管理降本,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大对1GWTOPCon、1GWHJT中试线的研发攻关,改善新技术综合性价比,为后期规模化量产提供充分验证;加强与战略供应商、战略客户的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3)光伏发电业务

紧抓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机遇,聚焦水面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发建设“渔光一体”项目;运用高效组件、柔性支架2.0技术、自动化施工等多种方式推进成本下降,进一步提升“渔光一体”模式中资源高效复合利用、多产业融合的竞争优势。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饲料行业

(1)原料价格波动风险。饲料成本的主要构成为原料成本,当前原料价格非常容易受到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主产区产量变化情况、国家收储及补贴情况、汇率波动情况、物流成本变动等多因素影响,若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则可能影响公司产品毛利水平。

风险应对措施:加强团队业务能力培训,紧密跟踪扰动因素变化情况,通过系统研究分析预判原料价格走势;结合供应、生产、销售需求,合理安排采购计划,执行最优库存管理;汇同配方产品经理、品管共同参与IPD产品线运营管理;做好原料目录管理,满足极端情况下的原料替代需要。

(2)市场波动风险。饲料销售受下游养殖的直接影响,自然灾害、气温反常以及病害传播等均会对养殖造成不利影响,导致饲料出现阶段性或区域性需求波动的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紧密关注气候、自然灾害、病害情况,预防为主,补救为辅,快速制定应对措施,积极帮助养殖户恢复养殖活动;同时公司增强疫病防治研究投入,根据养殖品种需求,推广科学养殖模式,帮助养殖户实现效益最大化;此外,公司具备丰富的产品品类,分子公司区域化布局合理,也可以有效应对局部地区天气异常及自然灾害的风险。

(3)政策风险。随着《环保法》、绿色养殖规范以及政策补贴的实施,养殖业正朝着无抗化、绿色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散养户面临较大挑战,也对公司的经营策略提出新要求。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结合养殖发展趋势,合理调整经营策略,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场的开发力度;坚决执行无抗饲料,依据不同养殖品种各生长阶段营养需求进行合理配方,推出高品质饲料产品,增强产品盈利水平;并积极引导经营能力较强的散养户转型升级,争取相关补贴扶持政策,实现规模化发展。

(4)汇率波动的风险。随着公司国际原料贸易需求的增加及海外饲料业务规模的扩大,人民币汇率频繁的双向波动将对企业经营产生较为明显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密切关注和研究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动态,并据此选择有利的货款结算币种和结算方式;提高对外汇市场的研究和预测能力,加强进出口业务管理,灵活运用远期结售汇、掉期和外汇期权业务等金融工具锁定汇率风险。充分利用公司在规模、技术、品牌上的优势,积极争取价格、币种、结算周期谈判协商机制中的主动权。

(5)其他不可抗力风险。目前,国内新冠疫情虽整体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奥密克戎等变种病毒传播以及海外疫情的持续影响,国内局部地区仍有小范围的疫情反复。同时,海外疫情仍存在继续扩散的可能。原料采购与国际贸易等方面仍面临疫情的潜在威胁。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疫情等不可抗力风险的分析预判,继续做好疫情防护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积极应对因疫情长期存在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2、光伏行业

(1)产业链稳定性风险。近年来光伏行业快速发展,但受产业链产能错配影响,部分环节产品供给紧张,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对企业供应链管理造成压力。同时,受疫情冲击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产品物流成本大幅上涨。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强化产业链跟踪及预判,持续巩固在规模、技术、品质、成本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保障供应链稳定。

(2)产业政策调整风险。光伏行业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推动,若未来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可能对行业产生影响。同时,海外部分国家对光伏发电仍有鼓励政策,若相关政策出现变化,可能对光伏装机需求造成一定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紧密跟踪相关政策变化情况,制定风险预案,持续推进产品降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公司竞争优势地位。

(3)技术迭代风险。光伏行业技术更新、产品升级较快。近年来,TOPCon、HJT、IBC等新一代晶硅电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薄膜、钙钛矿等非晶硅技术路线也持续发展,新一代电池技术对硅料质量要求更高,预期N型料产品需求将愈加旺盛。如公司无法持续跟进前沿技术,应对市场变化,可能造成公司竞争力减弱的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积极开展包括HJT、TOPCon等下一代量产主流技术路线的中试与转化,同时保持对前瞻性技术的跟踪与研发论证,确保公司技术领先性,继续提升高品质N型硅料供应的比例,持续推进降本进程,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4)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我国光伏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全球领先的规模、成本、品质优势,各环节市占率均处于全球第一,产品出口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部分国家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及其他贸易限制,未来不排除此类事件的继续发生,对我国光伏产业造成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目前公司直接出口产品占比较小,受此类风险影响较小。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际贸易走势及变化情况,结合自身战略发展,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巩固多晶硅和电池环节在全球市场上的优势。

(5)其他不可抗力风险。海外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海外市场占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六成左右,若疫情继续得不到有效控制,不排除光伏终端需求减弱情况发生。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疫情等不可抗力风险的分析预判,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大战略客户的开发力度,降低不可抗力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通威股份
工分
2.7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