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IMU专家交流纪要20210820
无名小韭38250923
2021-08-23 21:10:31
Q: 汽车、机器人、手机里面的IMU从性能、要求、技术上都有什么差异?做其中一种的是否能延展去做另外的?

A: 船舶、飞行、军事应用的IMU(六个自由度)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美金,便宜的是消费电子上面几美元。精度、温度

手机里的属于消费电子的,甚至几块人民币的都有(运动惯性、加速度、角速度)

传统的底盘稳定性控制上面,不是三个自由度上面都有陀螺,只有一个自由度里面有,几块钱到几百块钱不等。

L3上面要用到的IMU,在过去几年内有十几万人民币的水平

陀螺零星稳定性(度/小时),这个指标越小越好,自动驾驶用的是5度/小时以内,军工用的是0.几度/小时以内。

在自动驾驶上面IMU一般都会和GPS结合在一起(谁出整机谁出融合算法),IMU只是惯性测量单元,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车子里是叫P-box,是个复杂的控制器(ECU级别的东西)。

陀螺(不论是光纤陀螺还是角速度传感器)最终目的都是能不能精确地测量角速度。

Google测试车通常用加拿大诺瓦泰的惯导,偶尔也会有国产的了,一般价格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市场比较小,可能就大几十套,不到百套。但如果要量产的话,需要把成本压缩到几千块以内。手机上的某种模组可能要几千块,大规模的工业化量产可能就几百块钱,关键性能会非常非常接近,会有裁剪,但是价格差两个数量级。

汽车电子行业毛利率10%+的情况下,净利率还有百分之大几。汽车行业的产品必须是先便宜,才有可能上量,如果这个技术路线不便宜,就会被别的路线替代了,对工业化量产能力的考验是非常严苛的。

Q:市场空间?

A:高精度的目前宣传的是小鹏P7,明年会上不少车型,但量不会多,2025年新车装机量的15%会搭载IMU,到2025年肯定达不到1000块,汽车上超过1000块的东西很少。现在的均价基本是在1000块左右(IMU的部件在小几百到大几十的价格)。

Q:竞争格局?

A:要分前后装。后装市场上用得最多的是加拿大诺瓦泰(20万以内),国内当时百度阿波罗计划里面推荐的也是诺瓦泰的一款产品。前装市场上国内做这个的就三/四家,华测导航(前装能力不行)、北斗星空(前装能力不行)、广州??、戴世科技(前装能力比上市公司强点儿)。

IMU本身是像一个传感器单元,但会有一些MCU级别的小开发,做封装标定,然后形成一个小单元,然后和GPS做组合惯导系统,一部分芯片会外采。那照这么说,诺瓦泰的IMU都不是自己做的,主要是做最后一道的组合集成,但竞争激烈之后,开始往前端延伸。国内汽车电子行业只做IMU的非常少。

Q:国内外的差距大么?

A:其实国内可能做惯导还领先一点儿,资本进来了,海外市场不好,惯导和地图有深刻绑定的,可能只有中国能提供这种详细的地图基建(天巡这种地图提供商,百度这种地图厂商)。欧洲就Bosch VMPS是个组合惯导(目前应该卖3000-5000,是量产价格,但也会看车厂议价能力),IMU也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外采集成的。Bosch在汽车电子里市场份额会比较多,但是用在车身系统稳定上。

Q:国内和Bosch的产品差距大么?

A:每家技术路线都不太一样,但从最后效果来看,因为这还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成熟市场,所以不能轻易说谁做得好谁做的差。自动驾驶都是一车一开发,没有平台化产品,因为迭代很快,随之IMU都会改,新项目也会重新竞标。现在都是充分竞争,主机厂也不希望总和一个公司绑定。

Q:那你们有拿到项目么?

A:江淮大众的明年量产的项目,还有Technical Review的项目。要承认现在竞标的都是新车型,量不会很多,价格也卖不上去,核心是主机厂还会在各种技术路线上面来回切。国内的企业推技术路线的量产能力也没那么强,还是在市场上选,哪些产品排列组合可以,就可以试试,第二年再看。对于一个新开发的车型,一般就只有一个供应商,只有非常成熟的产品才会有二供,为了降低成本。相当于是车型绑定,一个生命周期八年(大的车型大几十万辆,小的车型10万辆)。

现在讲后装比较宽泛,这里讲得主要是前沿开发,因为量和后装(几十万的价格)差不多,虽然量不大,但还盈利能力还是挺好的。根据客户的测试配置不同,价格不一样。

Q:前沿开发到前装有转化率么?

A:主机厂的前沿开发部门和量产开发部门是两个部门,所以是完全独立的项目。

Q:IMU毛利率水平如何?

A:毛利率不会高于20%。汽车行业量越大毛利率越低。如果光做前装,毛利率就会很低,得做前期研发、限定场景,去找一些现金流很好、账期很好、量不是很大、毛利率很好的相关业务。

Q:和上汽智几接触过么?

A:量产肯定不会用国外的,还有些国家安全的因素,和国家地图相关。博世是老牌公司了,定位产品在国内也没卖出多少,诺瓦泰肯定进不了前装。

Q:IMU提升份额的壁垒在哪里?

A:汽车电子公司没有特别高的壁垒,是有窗口期的。前期投入很大,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前期不挣钱,到中后期赚钱的时候,价格压得特别低,让公司进入这个行业的窗口期很短,成熟产品里新来者没有成本优势。自动驾驶和新能源行业可能会有机会,因为需要时代契机,需要同时起步,不然就是出力不讨好,不符合商业逻辑。前装需要软硬件开发一体化,然后还要有能自建生产线的能力。会有大量方案的评审和验证,会详细地讨论方案,主机厂非常强势,需要公布非常详细的商业机密,然后最后可能中不了标。关键工艺主机厂会控制到二级供应商,会考察二级供应商的生产体系。不可能拿到项目再去建,需要证明自己的量产能力。前装厂的工业能力是要非常强的。

基本上前后装都是齐头并进的,没有什么只做前装不做后装的。如果你能做后装市场,那么说明你对高性能的产能开发能力很强。前装可能50%是关于性能的,50%是关于降成本量产的能力。

Q:验证周期?

A:以前可能要一年多,现在只需要小半年就可以了。在定点以前,定点以后还有大半年到一年。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上海贝岭
S
赛微电子
工分
2.61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08-24 09:11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8-23 22:37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熊途牛路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08-23 22:02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