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东瑞股份:供港活猪最大供应商,2021供港活猪的销量占其总出栏量的54%
快乐股市里的小跳蛙
躺平的老司机
2022-05-23 07:54:14

一、东瑞股份:供港活猪最大供应商

主营生猪养殖,主销商品猪、仔猪和饲料。2014 年以来,生猪养殖业务的收入和毛利润在东瑞的收入和毛利润中的 占比一直在 60%以上。2021 年,东瑞的收入和毛利润分别为 10.52 亿元和 3.96 亿元,其中生猪养殖的收入和毛利润 分别为 9.42 亿元和 3.87 亿元(分别占比 90%和 98%)、饲料的收入和毛利润分别为 1.08 亿元和 942 万元(分别占 比 10%和 2%)。在生猪养殖业务中,东瑞主销商品猪和仔猪,2020 年东瑞商品猪的收入和毛利润分别为 10.71 亿 元和 6.74 亿元(分别占比 78%和 82%)、仔猪的收入和毛利润分别为 1.18 亿元和 8896 万元(分别占比 9%和 11%)。

供港活猪最大供应商。2021 年,公司的生猪出栏量为 36.8 万头、同比增长 22%,其中,供港活大猪的销量达 19.97 万头、同比增长 16%,占内地供港比例约 26%,稳居内地供港活大猪的最大供应商。从出栏结构来看,东瑞股份主 要销售商品猪,2021 年东瑞出栏生猪 36.8 万头,其中商品猪销售 25.5 万头、占比达到了 69%;同时,公司销售的 生猪中保持有 50%左右是销往香港的,2021 年公司供港活猪的销量占其总出栏量的 54%。

袁建康先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截至 2022 年一季报,袁建康直接持有公司 20.17%的股权,并担任公司的董事长 兼总经理。另外,袁建康及其配偶叶爱华通过东晖投资持有公司 12.34%的股权。因此,袁建康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 32.51%的股权。此外,袁建康持有安夏投资 18.34%的股权,而安夏投资直接持有公司 6.88%的股权。除了实际控制 人袁建康之外,其他持有公司 5%以上股份的股东为东晖投资、安夏投资和曾东强(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秘)。

 

始终专注生猪养殖产业。东瑞实际控制人袁建康先生自 1987 年开始专业从事生猪养殖,于 2002 年主导设立河源市 瑞昌畜牧有限公司(东瑞前身)发展生猪产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东瑞产业链不断完善,从单一的种猪生产, 逐步形成了集饲料生产、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活大猪供港及生猪内地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生猪养殖产业 链。

子公司各司其职。东瑞采取“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生态养殖”经营模式,基本完成了生猪产业链布局。并设立了较多 子公司来发展业务。截至目前,东瑞共拥有 10 家全资子公司和 1 家参股公司,其中母公司、连平东瑞、紫金东瑞、 龙川东瑞、和平东瑞、紫金农业和东源东瑞主要开展生猪养殖和销售业务,瑞昌饲料主要开展饲料生产和销售业务, 东瑞肉食主要开展屠宰业务,民燊贸易和东瑞肥料则分别开展生猪贸易和有机肥业务。

猪场均布局于广东省河源市。在东瑞主要开展生猪养殖和销售业务的子公司中,连平东瑞、紫金东瑞、龙川东瑞分别 设立于 2005 年、2011 年、2012 年,且旗下猪场均分布于广东省河源市内。2021 年,紫金东瑞实现收入 1.71 亿元、 净利润 0.64 亿元,龙川东瑞实现收入 1.54 亿元、净利润 0.42 亿元,连平东瑞于 2020 年实现收入 1.26 亿元、净利 润 0.35 亿元。和平东瑞、紫金农业、东源东瑞仍处于建设期,其中和平东瑞、紫金农业已实现部分投产。

二、能繁母猪加速去化,猪价反转可期

国内猪价每四年一轮周期。我国的生猪价格呈现出 4 年一轮的周期波动,每轮周期的猪价弹性在 1 倍以上。以猪价波 谷为划分节点的话,国内猪价在过去 20 年里共经历了约 5 轮周期:

1)2003 年 5 月到 2006 年 5 月的需求周期:在此期间,国内经济增速较高,人均猪肉消费量持续提升,猪价自 2003 年 5 月的 4.4 元/公斤最高涨至 2004 年 9 月的 10.2 元/公斤、弹性达 132%,后随猪肉供给量的增加而回落。

 

2)2006 年 5 月到 2009 年 5 月的蓝耳疫情周期:2006 年突发的蓝耳疫情加剧了行业产能的去化,带动猪价自 最低 4.6 元/公斤上涨至 2008 年 3 月的 16.4 元/公斤、弹性达 259%。

3)2009 年 5 月至 2014 年 4 月的需求周期:人均猪肉消费量仍有提升,猪价自 9.0 元/公斤上涨至 2011 年 9 月 的 19.9 元/公斤、弹性达 122%。在本轮周期中,行业的规模化提升不明显,能繁母猪存栏和猪价变化线性相关。母 猪存栏见顶 3 个月后,猪价就已见底。

4)2014 年 4 月至 2018 年 5 月的环保周期:环保标准的提高带动行业规模化程度提升,大量中小散户淘汰出行 业,带动母猪存栏的持续去化,在本轮周期中,环保及规模化的提升带动行业 MSY 提升,从而出现了 2013 年母猪 存栏持续下降、而猪价久不见底的现象。事后来看,本轮周期的产能去化开始于母猪同比/环比降幅持续扩大时(即 2014 年 2 月)。而母猪产能的见顶也和前一轮周期一样,领先猪价见底 3 个月的时间。

5)2018 年 5 月启动的非瘟周期:受致死率高且没有疫苗的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国内的母猪产能在本轮周期中 的去化幅度深于往轮(约 34%~44%),猪价的弹性也表现得明显强于历史(自 2018 年最低 10.0 元/公斤涨至最高 41.0 元/公斤,弹性达 309%)。在本轮周期中,母猪产能的见顶领先猪价见底约 10 个月,传导时间较前两轮的 3 个月有 所拉长。我们判断背后的原因可能包括两方面:1)前期产能去化太慢,到第 3 个月时去化幅度仅 1%,后期去化幅 度达到 4.4%时猪价才见底;2)需求萎缩导致供需匹配周期拉长。

 

目前猪价处在新周期启动前夕,22H2 猪价反转可期。我们从四个维度对周期进行观测:

1)母猪产能:全国的能繁母猪存栏在 2021 年 6 月已经见顶、至 2022 年 4 月已持续下行 10 个月的时间。按照农业农村部及国家统计局的监测 数据,截至 2022 年 4 月,国内的能繁母猪存栏已累计下降约 8.5 个百分点。考虑二元母猪存栏的占比或带动行业 MSY 如 2014 年那轮周期一样出现提升,我们估算国内母猪产能见顶的时点在 2021 年 8 月。那么,参考过去三轮周 期中产能见顶 3~10 个月后猪价见底的历史经验,估算猪价的底部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 2021 年 10 月的 10 元/ 公斤就已经是本轮周期的底部,另一种可能是 2022 年 6 月。

2)猪价绝对值:以往周期的底部,猪价最低跌至行业 现金成本(如 2018 年最低跌至 10 元/公斤)。而本轮周期中,一方面,非瘟疫情影响死淘率、饲料成本上升等因素使 得行业的现金成本较过往周期有了整体抬升;另一方面,受产能恢复、母猪淘汰、恐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2021 年 10 月的生猪价格已跌破行业现金成本,后期也在现金成本线以下运行较长时间,即出现了明显的超跌。因此,从猪 价绝对值这个维度来看,目前猪价已在底部区域。

3)养殖盈利:在以往周期中,自繁自养生猪的盈利通常会经历 2-3 个亏损期才会进入持续盈利阶段,而猪价底部通常在倒数第二个亏损期出现。

具体来看,猪价的底部通常出现在开始 出现亏损 2~13 个月后,到猪价见底时的累计亏损时长约 2~6 个月。目前,国内的生猪养殖亏损已进入第二期(去年 6-11 月为第一期),前期亏损时长累计约 9 个月,首次亏损至今已有 10 个月。我们认为,周期的核心是供需的匹配, 亏损时长比深度更重要。如果保守按首次亏损后 13 个月计算,则拐点或在 2022 年 6 月。如果乐观按首次亏损后 2 个月以上来计算,则 2021 年 10 月(首次亏损后 4 个月)作为猪价底部也满足历史规律。

4)猪饲料销量:在以往周 期中,猪价的底部通常出现在猪料销量同比下滑 3~14 个月后。其中,2018 年的周期底部中,猪价见底滞后猪料下滑 3 个月的时间,约相当于存栏中大猪的平均育肥周期。而今年 1 至 2 月,国内的猪料销量合计增速已收敛至 3%,3 月的猪料销量同比 2.2%,那么参考 2018 年的经验,预计 2022 年 6 月可能出现猪价的底部。

 

产能去化仍未见底,周期弹性可期。考虑到母猪价格仍在底部、行业现金流受损严重,我们判断母猪产能去化仍未见 底。具体来说:1)母猪价格:近期仔猪价格虽然明显反弹至 500~600 元/头,但母猪价格仍然维持在 34 元/公斤的低 位,显示母猪补栏仍不明显。2)行业现金流受损严重:猪企普遍债务压力加剧,负债率大多新高。整体来看,过去 两个季度中,上市猪企的债务压力仍在加剧,且债务结构有所恶化。

A.资产负债率新高:16 家上市猪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在 21Q4 提升至 65%、在 22Q1 进一步提升至 68%,已远高于上一轮周期底部(2018 年)时 40%~46%的 水平。B.流动比率新低:16 家上市猪企的平均流动比率在 21Q4 下降至 83%、在 22Q1 进一步下降至 76%。C.流动 负债占比持续两个季度回升:16 家上市猪企的流动负债占比在 21Q4 回升至 57%、在 22Q1 进一步回升至 59%, 显 示猪企的债务结构有所恶化。另外,猪企普遍现金流紧张,22Q1 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合计净流出 77 亿元。结合历史 经验,我们判断产能去化或将持续至 2022 年年底甚至 2023 年,仍有望支撑一轮较高弹性的猪价周期。

三、现金充沛+区位优势,保质扩量可期

1、现金充沛,规模扩张或提速

资金充足,规模扩张有望提速。结合公司的猪舍、母猪、人员、资金的储备情况,我们预计公司的出栏量有望持续增 长、2022/2023/2024 年出栏量有望达到 60/120/180 万头。具体来说:

1)猪舍:东瑞目前已投产猪舍产能约 80 万头,募投项目预计新增 80 万头猪舍产能、其中今年下半年预计新投产 60 万头猪舍产能,能够满足其出栏增长规划。同时,东瑞在河源地区已布局 200 万头以上的产能土地储备,未来猪舍产 能的进一步提升可实现性强。

 

2)母猪:东瑞 3 月底能繁母猪存栏约 3.3 万头、后备母猪存栏约 0.8 万头,预计今年存栏母猪将达到 6 万~7 万头, 母猪 PSY 约 23 头,母猪产能完全能够支撑公司出栏节奏。东瑞是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下属致富猪场、 资金东瑞是省级原种场,由于香港地区对商品猪体型外貌、瘦肉率和肉质品质有较高要求,东瑞现已培育成具有适应 性强、体型高长、瘦肉率高、肉质鲜美的美系杜洛克种猪、美系长白种猪、美系大白种猪、美系二元杂交种猪,虽在 PSY 水平上有所牺牲,但使得商品猪更加符合粤港澳大湾区鲜肉市场的需求。

3)人员:截至今年 2 月,东瑞员工总数约 1100 人、其中养殖团队超 800 人,2021 年全年新增员工约 250 人。从历 史年度来看,东瑞员工稳定性较好、离职率低,主要系薪酬优势、晋升空间大、员工归属感强等因素带来。

4)资金:东瑞 2021 年成功在 A 股上市后,融资能力增强、资金充足、负债率较低,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其在猪价低 迷背景下稳步推进相关项目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截至一季度末,东瑞股份资产负债率仅 21.4%、流动比率达 418%、 流动负债占比约 38%,是上市猪企中少有的负债率低、账面现金充足的猪企。

2、区位优势明显,供港带来高盈利中枢

自 2018 年起,东瑞养殖盈利中枢远超行业。2021 年,东瑞股份养殖业务毛利率 41%、远高于行业龙头牧原股份的 17%;2015 年至 2017 年,东瑞生猪养殖毛利率分别为 16%、28%、24%,与新五丰、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的生 猪养殖毛利率相差不大,与牧原股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牧原 2015 年至 2017 年毛利率分别为 25%、46%、30%); 自 2018 年起,在内陆猪价持续低迷和非瘟爆发带来大多猪企成本高抬的背景下,东瑞股份的生猪养殖业务盈利优势渐显:2018 年至 2021 年,东瑞生猪养殖毛利率分别为 18%、46%、64%、41%,持续高于行业龙头牧原股份的 10%、 37%、62%、17%,亦远高于新五丰、新希望、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其他猪企。其生猪养殖业务高毛利率主要由生 猪供港带来:2018 年至 2021 年,东瑞生猪供港毛利率分别为 21%、51%、64%、44%,高出内销毛利率 8~29 个 百分点。

 

相对于没有供港业务的牧原等猪企而言,东瑞的优势来源于:1)生猪供港业务带来了高商品猪售价。一方面,香港 猪价与内地猪价之间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涨同跌,但一直以来香港猪价均比内地高,2021 年东瑞商品猪平均售 价约 25.88 元/公斤、分别较 22 省市生猪均价和牧原的商品猪平均售价高出了约 8 元/公斤和 10 元/公斤;另一方面, 内地供港生猪采用拍卖定价、秉持优质优价原则,对于质量好的生猪卖价会更高,而东瑞通过品种改良、优化饲养方 式等措施生产出了更符合香港市场需求、具有质量优势的“东瑞牌”肉猪,因此东瑞的商品猪通常能获得较高的拍卖 价格,据草根调研数据,香港市场拍卖商品猪差价优势能到 1000 元/头以上。2)东瑞非瘟防控得力,受非瘟影响较 小。东瑞专门建立了四级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和兽医监测体系进行非瘟安全防控,并从猪场选址、场区布局等多个方面 建立了完善有效的疾病防控管理体系,较为有效地实现了非瘟防控。从产能利用率来看,东瑞 2019 年的产能利用率 较 2018 年仅下降了 21%,仍在 78%的高位。3)出口退税导致供港生猪毛成本较低。自 2008 年自营出口经营权起, 东瑞股份开始享受生猪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能够以更低成本供港、实现了供港毛成本低于内地毛成本。

相较于同有供港业务的新五丰等猪企而言,东瑞股份和新五丰的供港业务毛利率在 2017 年开始出现差距且差距逐渐 增大,2020 年东瑞和新五丰的供港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64%和 33%,东瑞的优势主要来源于:1)自产供港比例提升。 自产供港相对于外采供港的成本较低,2014 年以来,东瑞自产商品猪供港占比均在 50%以上;特别地,其自产商品 猪占比自 2018 年开始便持续提升,从 2017 年的 53%提升到了 2021 年的 85%。而新五丰自产供港比例则持续下滑, 最低在 2019 年其自产商品猪供港占比只有 7%,在 2020 年才有所反弹。2)“东瑞牌”肉猪的高品质使其在优质优价 的定价原则下相较其他内地供港企业实现了更高的商品猪售价。从头均收入来看,东瑞供港生猪头均收入在 2014 年 至 2020 年均高于新五丰供港生猪头均收入,且差距在此期间不断拉大。

 

成本改善有望加固盈利优势。2022 年一季度末,东瑞商品猪养殖完全成本 17.8 元/公斤,较 2021 年底的 18.6 元/公 斤有明显改善,但与行业内成本控制最为优秀的牧原股份相比,仍高出了近 2 元/公斤,成本差距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1)区位差异带来的原材料成本差异。相较于在小麦主产地的牧原股份而言,东瑞所在的广东省不在粮食主产区,玉 米主要从东北地区运输过来,导致了公司原材料成本较高;2)供港生猪优质优价,品质要求带来较高成本。香港地 区偏好瘦肉率较高、品质较高的猪,而且定价是优质优价,品质较高的生猪在种猪品种、饲料质量、饲养周期等方面 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从而带来了较高的成本。考虑到公司通过做好疫病防控、优化种猪结构、优化饲料生产配方和使 用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等手段仍有进一步压缩养殖成本的空间,预计公司在 2022 年的养殖成本有望逐季度下降。

3、香港市场复苏+市占率提升,供港占比有望维持高位

活猪供港实行配额制度,供港企业需获相关资质。根据商务部相关规定,内地企业向中国香港、澳门供应生猪实行出 口配额管理,商务部在每年年末分配下一年各省活大猪供港配额、各省商务厅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辖区内具有供港活猪 自营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分配配额。具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须遵守相关政策养殖供港生猪,或与具有“出入境检验 检疫出境动物养殖企业”资质的生猪供应商签订外购协议,截至 4 月 17 日,内地供港澳活猪注册养殖场共有 127 家、 其中有 53 家位于广东省。出口退税为生猪供港营造有利政策环境。我国对农产品出口有诸多政策上的优惠,出台了 诸如出口退税、出口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出口贴息等政策,为内地生猪供港营造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内地供港配额和数量有望回升。我国供港活大猪配额自 2011 年以来便稳定保持在 165 万头,2021 年受非瘟、新冠 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滑到了 85 万头,2022 年已有所回升到了 110.5 万头;我国内地实际供港活大猪数量 2017 年和 2018 年分别为 146 万头和 147 万头、2019 年和 2020 年相继下滑到了 84 万头和 64 万头、2021 年小幅回升到了 79 万头。 预计未来供港配额有望回到 165 万头左右、实际供港量有望回升到 150 万头左右。

 

东瑞供港优势稳固,预计将占内地供港比例约 30%。东瑞于 2002 年设立后进行生猪养殖、开始向广东地区销售生猪, 2003 年便取得了供港澳地区活猪饲养场资格、开始向香港市场销售活大猪,2008 年又获得了供港活猪自营出口经营 权、开始自营出口香港活大猪业务,目前东瑞拥有的 5 个生猪养殖场均已获得供港活猪自营出口经营权,可以自主向 香港代理行销售生猪。截至 2021 年,东瑞供港商品猪约 20 万头、占内地供港比例约 26%,是内地供港活大猪最大 供应商,预计东瑞供港量有望占内地供港比例 30%以上。

市占率提升实现性强。1)从内地活大猪供港配额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获得的供港活大猪配额自 2009 年以来便稳 居供港配额榜首,其占比从 2007 年的 10%左右持续提升至 2022 年的 50%。广东省获得配额比例不断提升的原因一 方面是广东省内猪企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是往年供港猪企大多是老牌国有企业、近年国有企业逐渐退出、 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所获配额逐渐增长。2)从配额分配政策来看,商务厅对配额的分配是按照出口公司上一年供港 业绩来计算下一年的配额、企业出口进度达到序时进度后可以申请调增配额。如东瑞 2020 年末获得 2021 年供港配 额 10.9 万头,后分别于 6 月、11 月、12 月获得追加配额 8.9 万头、0.6 万头、0.2 万头,共获得 20.6 万头供港配额; 2021 年末获得 2022 年供港配额 18 万头、较 2021 年所获初始配额增长了 65%。由此,东瑞供港数量的增加会不断 地为下一年的供港配额打下基础,同时东瑞与其他同类型供港猪企具备明显竞争优势,未来东瑞的供港数量达到内地 供港比例的 30%以上可行性较高。

东瑞供港具备区位、品牌、质量、配额四大优势:1)区位优势:东瑞位于河源,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相对比大多数 在外省的出口猪场,具有供港运输时间比较短的优势;2)品牌优势:东瑞有 20 多年供港业务经验,在市场得到很大 的认可,东瑞在香港具有品牌优势;3)质量优势:香港市场是一个优质优价,以拍卖定价的市场,市场偏好瘦肉率 高、体型好的生猪,东瑞从种猪选育,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等各方面都以香港市场为目标不断提高,以满足香港市场 需求;4)配额优势:配额政策是按照上一年业绩来做分配的,东瑞近几年出口量一直在增长,获得的配额也在不断 增长。

 

4、大湾区经济腾飞,内销盈利水平或可向供港靠齐

大湾区经济腾飞,广东等地猪价优势有望扩大。近年来,广东省经济快速发展、人均 GDP 亦高速增长;2011 年,广 东省人均 GDP 达到 5 万元/人/年、首次高出香港地区人均 GDP;2021 年,广东省人均 GDP 达到了 9.8 万元/人/年、 较香港地区人均 GDP 高出近 3 万元/人/年、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 8 万元/人/年;2020 年,广东省人均消费猪肉约 26 公斤/年、较香港地区低了约 33 公斤/年,随着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望不断提高、人均猪肉消 费量亦有望向香港地区逐渐靠拢。同时,广东省自 5 月 1 日起正式暂停了省外屠宰用生猪入粤,其省内生猪自给率有 望得到提升。目前广东省生猪均价较全国生猪均价高出 1 元/公斤左右、但较香港市场生猪均价仍有较大差距,预计 在广东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广东省禁运省外屠宰用生猪入粤政策的推行等因素的影响下,未来广东猪价可能进一 步拉开与内陆其他地区猪价的差距、猪肉消费可能逐渐向优质优价转型。

内销盈利水平或有望向供港看齐。若内地供港活大猪数量回升到 150 万头左右、东瑞供港活大猪占比达到 30%左右, 则香港地区可消化东瑞出栏商品猪约 50 万头;未来随着出栏规模的增长,东瑞养殖商品猪将供应广州、深圳、东莞、 惠州和当地市场,同时,东瑞在今年 3 月还获得了供澳活大猪出口配额 200 头、为打开澳门市场打下了基础。东瑞 饲养的生猪通过短途运输即可到达粤港澳大湾区,能减少运输成本和运输途中的损耗,也有利于公司根据市场实际情 况调整在香港、澳门和广东市场的产品供应。考虑到广东猪价优势或进一步扩大,未来东瑞内销的头均盈利水平或有 望向供港盈利水平看齐。

四、完善产业链布局,建设 100 万头屠宰产能

政策引导“运猪”向“运肉”转变。在过去,由于中国消费者更偏好食用热鲜肉,生猪多在销区屠宰,以缩短屠宰场 到农贸市场的配送时间,所以从养殖到屠宰多为“运猪”。但 2018 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并爆发后,为减少非瘟的扩 散、更好防控非瘟,政策开始引导“运猪”向“运肉”转变,并且此政策要求具有长期导向:如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非 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疾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中指出,“自 2021 年 5 月 1 日起逐步限制活猪调运,除种猪仔猪外,其 他活猪原则上不出大区”。在流通方式改变的背景下,生猪养殖链的生产端若能进一步整合屠宰环节,延伸至销售端, 将更具优势。

 

广东禁运政策利好东瑞开展屠宰业务。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管理的通知》, 明确自 5 月 1 日起,暂停省外屠宰用生猪(种猪、仔猪除外)调入广东。部分符合资格的养殖企业办理备案后,可在 不超过 1000 公里的距离内“点对点”调运屠宰用生猪到广东。广东“调畜禽”向“调肉品”转型更进一步。这一政 策的发布对于东瑞股份开展屠宰业务明显利好。

100 万头屠宰产能即将投产,延伸生猪产业链。东瑞目前已形成了集饲料生产、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 活大猪供港及生猪内地销售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同时,东瑞已在建设年屠宰 100 万头产能的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 场,并配套冷链物流体系,将业务向产业链下游拓展,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和产品类别,从而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 力。据公司公告,屠宰加工项目主车间、待宰圈及办公楼生活区候工楼已封顶,预计下半年可投产。

品牌与区位优势助力东瑞开展屠宰业务。1)品牌优势:东瑞的商品猪拥有出色的产品品质、良好的市场口碑,旗下 “东瑞”品牌在中国香港和广东市场已具有较高知名度,东瑞的肉猪产品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东瑞”品 牌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2)区位优势:东瑞主要销售区域定位是河源市本土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为主,广东居 民还是以热、冷鲜肉为主,东瑞在广州、深圳、东莞两小时都市圈内,具备一定的运输优势。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东瑞股份
工分
3.7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