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碳纤维今年要降温?
快乐股市里的小跳蛙
躺平的老司机
2023-01-06 12:09:47


2023年的大幕已经拉开。经历了2022年一片大好的火热行情后,业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今年国产碳纤维的行情将会如何?为此,《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和多名业内专家。

高端小丝束市场将保持稳定

2022年,T700、T800等高端小丝束碳纤维在民用领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价格比较稳定。今年,预计这些产品的市场仍将保持稳定。

目前,我国采用干喷湿纺工艺产业化生产T700级、T800级等碳纤维的企业,主要包括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复神鹰”)和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威复材”)等。
   
今年,中复神鹰和光威复材都将有新项目投产。
   
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宁项目”)二期年产14000吨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上半年将投产,投产后仍将主要生产T700、T800产品。届时,中复神鹰的“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光威复材包头项目一期4000吨产能目前也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也将投产,将主要生产T700S、T800S和T1000。
   
从供给端来看,随着龙头企业新项目陆续投产,我国高端小丝束碳纤维市场今年的总体供应量将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下游需求市场本身的空间很大,预计今年该领域的供求关系仍然将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整体市场行情和产品价格预计将比较稳定。
   
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严兵介绍:“小丝束和大丝束的生产工艺,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对生产装备、工艺控制精度的要求等各方面都很不一样。我国主流小丝束生产企业的核心装备都是企业自己研发,成本通常更高,小丝束产品工艺控制成本也更高。大丝束企业的装备也实现了国产化,新投资企业可以在国内买到大丝束碳化装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使用小丝束的领域,是不可能使用大丝束的,包括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碳/碳复材等。国内生产小丝束、高性能碳纤维的主流厂家就只有那么几家。他们经历了多年的苦熬,一路摸爬滚打,才使技术一步步成熟,目前在装备、技术、产品研发、资金实力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可以理解为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护城河”效应的相对“独立”的市场,这使得新的投资者很难进入。
   
以中复神鹰为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公司突破了超大容量聚合、干喷湿纺纺丝、快速均质预氧化碳化等核心技术工艺。其中,该公司研发了干喷湿纺纺丝原液聚合物配方和制备技术,研发了大容量60立方米专用聚合釜和匹配聚合工艺,实现了单套5000吨/年PAN原液的稳定化均质化制备。
   
在此背景下,即便是今年国内碳纤维市场整体会面临供给继续增加、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但是高端小丝束碳纤维这一块市场预计仍然会相对稳定,受影响程度会比较有限。

“T700及以上型号产品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因为这类产品的技术门槛比较高,难以实现简单、快速复制。”一名业内人士说。

大丝束行情或将继续下行

近3年,我国碳纤维的产量迅速攀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我国碳纤维的产量分别约为1.85万吨、2.43万吨。2022年,产量预计增至3.01万吨。其中,产品主要用于风电碳梁和体育休闲领域。
   
今年,大丝束碳纤维的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向如何,从需求端看,仍将取决于风电碳梁市场的需求情况如何。多名采访对象都对记者表示,风电需求端的情况今年并不太乐观。

今年,风电“大户”全球风电巨头维斯塔斯的风电订单在中国市场的碳纤维用量预计将下降不少。

我国大丝束碳纤维这几年在风电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来自维斯塔斯的订单。维斯塔斯申请了多项专利,对碳梁如何应用到风电叶片上进行保护,在专利日期到期前,在这一市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些年,维斯塔斯的产品和技术几乎都是服务中国以外的市场。而我国相关企业在风电碳梁领域目前还处于研发或者起步阶段,技术成熟度仍不够。同时,相比国外,我国企业对风电项目的招标成本相对较低,较难支撑用碳梁做风电叶片。

“由于疫情,宏观经济形势近几年受到影响,风电、新能源市场也受到一定影响。”上述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国内大丝束碳纤维预计还要继续跌价。年初,其每公斤的价格预计在105元-110元。”
   
不过,也有人对风电市场需求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另一名业内人士介绍,大丝束目前的用途,除了用拉挤工艺生产风电碳梁,其余还包括低端体育用品市场、大件工业用品、短切市场等。这几个市场会形成一定的需求量。风电市场的需求是多元的,不止有拉挤工艺生产风电碳梁这一块,国内市场的其他需求正在兴起,包括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工艺生产风电叶片。即便维斯塔斯的订单量减少了,但我国其他领域的需求量会补充进去。因此,预计今年国内风电市场对碳纤维总体的需求量不会下降多少。
   
严兵表示:“从长远看,风电是发展大趋势,我国风电碳梁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会很大,市场最终会热起来。未来,国内风电市场将成为大丝束碳纤维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是,这个时间点究竟何时到来,还不好说。”
   
大丝束今年的行情走向如何,还取决于供给端。从实际看,今年我国大丝束市场的供给量将大量增加。
   
一批大丝束企业今年仍在加紧建设新项目。比如,吉林国兴碳纤维有限公司今年还将有新项目投产,大丝束产能将增至2.5万吨。同时,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年产6000吨碳纤维的两条生产线目前已投产,上海石化、山东国泰大成科技有限公司很快都有生产线投产。按照各家企业之间的规划,从2022年年底到2023年年初,有五六家企业会有生产线投产。以单线产能2000吨-2500吨计算,这些企业的新增产能合计会达到2万吨左右。经过一段时间调试,上半年,如果这2万吨左右的产能全都释放出来,大丝束市场预计将面临激烈竞争。
   
“现在新增的项目投资,不少都是业内人士没听过的企业。他们购买的设备基本都是来自国内同一家装备公司,走得都是大丝束的技术路线,不可能做出小丝束。今年,随着新增产能越来越多,大丝束的价格整体会往下走,预计还会再降一点。不过,各家企业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成本,即便是新增的投资也要考虑有一定的利润率,所以我认为企业至少不会亏本去竞争,所以预计价格下降的不会太多。”上述业内人士说。

企业要在“软实力”上做文章

可以预判,以大丝束为典型代表,我国碳纤维市场今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目前的竞争形势看,今年,像T700、T800等高端产品的行情和价格会比较稳定,但是,国内碳纤维市场的价格整体仍存在一定的下探趋势。

一方面,各地一些生产T300的新项目会陆续投产,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由于碳纤维价格较高,风电等对碳纤维用量大的领域,此前已经出现了用玻璃纤维部分替代碳纤维的情况,今年这种替代预计还会持续。
   
在此情况下,一些新投产的企业所生产的T300的质量还不稳定,为了打开销售市场,或许会采取以低价拼市场的思路。T700等高端碳纤维的价格毕竟每公斤要200多元,几乎是普通产品价格的两倍。下游客户如果考虑到性价比,或许也会尝试采购一些低成本的产品。在这种博弈之下,今年碳纤维市场的供求关系或许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行业和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当新增产能纷纷投产后,企业之间比拼的还是产品品质。从硬件上看,企业购买的主要是国产成套装备,也就是说大家的硬件装备都是类似的,所以,最终竞争的关键还是取决于企业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包含了工艺水平、技术水平和人才等,这些因素会综合决定碳纤维的品质,品质如何则是产品定价和应用的基础。
   
“从碳纤维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看,随着产业发展越来越成熟,‘更大规模、更低成本’是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碳纤维行业未来的竞争,将是性能与价格兼具。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都要努力通过技术进步、扩大规模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是一种必然选择。而且,从下游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需求趋势看,要求材料成本进一步下降也是大势所趋。同时,我们还会不断丰富产品结构,研发、生产出更高附加值的高强、高模碳纤维高端产品,开拓新利润增长点。”中复神鹰董秘金亮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技术力量投入,加快突破更高强度、更高模量的高性能碳纤维,特别是要开展第四代碳纤维生产技术的研发;将加快航空级预浸料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推动国产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定型产品供货依然会是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基础,公司多年研发投入形成的储备产品和应用技术积累,也会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或批产而逐步彰显价值,包括CCF700G、T800H级、M40J/M55J级,以及T700S/T800S等。在规模拓展方面,以航天应用和氢能、光伏等清洁能源为主要目标市场的T700S/T800S级产品,随着公司威海基地年产2000吨产能的释放,以及包头项目一期4000吨、二期6000吨产能的陆续释放,会使公司的‘规模效应’凸显出来,也会对公司未来几年业绩增长形成重要贡献。总体来看,产品的系列化、业务的多元化,以及全产业链一体化,都将成为公司实现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制定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公司的净利润将在2021年7.58亿元的基础上,实现4年翻一番。”光威复材董秘王颖超说。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吉林化纤
工分
1.3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