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中航证券】机器人行业事件点评:十七部委联合系统推进产业发展,国内机器人产业当自强
weerobot
2023-01-30 16:54:41

事件: 1月18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推动各行业、各地方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

  核心观点:国家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系统推进行业发展,着力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将催化行业产品升级、技术迭代、应用创新、市场规模扩张。随着疫情渐去、消费复苏、国家扶持,预期在未来3-5年内机器人产业整体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老龄化加速为机器人奠定长期发展基础,产业链相关环节和细分领域存在高速增长机会。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程加速,本土零部件及本体厂商持续突破支撑整体产业健康发展。预计本轮工业机器人需求拐点或在2023年上半年显现。

  报告摘要

  十七部委联合推进国内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联合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方案》定位:分类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培育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生态,增强自主品牌机器人市场竞争力,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主要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实施范围:在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健康等10大重点领域,面向社会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需求,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模式推广的系统推进工作。基础支撑: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加快机器人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开展行业和区域“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搭建“机器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政策支持:各相关部门、各地方将机器人应用推广作为科技创新、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重点方向,统筹政策、资金、资源予以支持,加大对机器人创新应用的投入力度。并鼓励央企、国企开放机器人应用场景,建立容错机制,支持企业首购首用。我们认为,以《方案》出台为标志,机器人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定位是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国家十七部门]联合,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系统推进行业发展,着力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将催化行业产品升级、技术迭代、应用创新、市场规模扩张。随着疫情渐去、消费复苏、国家扶持,预期在未来3-5年内机器人产业整体将迎来新-轮景气周期。

  ◆老龄化加速为机器人奠定长期发展基础,产业链相关环节和细分领域存在高速增长机会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0随着人口总量停止增长、老龄化加速,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系统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IFR,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密度为246台/历人,相比韩国932台/万人、新加坡605台历人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电子学会发布《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约合1191亿元人民币),增速为22%,首次超过千亿元大关。2021年工信部等十五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已提出,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要超过20%。在2022年我国机器人结构中,工业机器人占比50%,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占比分别为37%和13%。展望未来,国产机器人产业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应用广度、深度将持续拓展,产业整体规模或长期维持快速增长态势。我们认为,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基本成熟进入稳定成长期,未来主要受益于渗透率提升及国产替代加速。在汽车、新能源市场的牵引下,各类大负载、六轴以上机器人需求增长明显。系统集成企业对下游真实应用场景有深入理解,打通规模化商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在机器人+应用系统推进中可能迎来价值重估;在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机器视觉为代表的人机交互等产业链环节有高速增长机会。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空间广阔,目前只有清洁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发展相对成熟,在云端融合、AI算法+大数据服务技术环节,以及医疗健康机器人、虚拟陪伴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领域存在高速成长机会。特种机器人在极端、复杂、危险环境的的作业能力稳步提升,未来料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程加速,本土零部件及本体厂商持续突破支撑整体产业健康发展

  在机器人产业体系中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最为成熟,我国工业机器人零部件自主化步伐加快,正在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基础。(1)减速器:绿的谐波、来福谐波等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可实现进口替代。绿的谐波截止2021年底产能达到30万台/年谐波减速器的水平;未来随着IP0募投的50万台年产能+拟定增项目100万台年产能逐步达产,预计将达到160万台年产能。RV减速器由于精度、刚度、寿命等性能差距仍然主要依赖进口,但是双环传动、秦川机床、中大力德等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2)伺服:我国伺服电机发展起步较晚,市场份额仍被外资占据半壁江山,但国产替代率逐年走高。2021年国产品牌汇川技术首次占比排名第一-,通用伺服系统中国市场份额达到16.3%。(3)控制器:国内[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埃斯顿通过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基本实现自主可控,新松、新时达、广州数控、华中数控、固高科技等挤进中国工业机器人T0P10供应商名单。(4)机器人本体:当前国内新能源(光伏风电+汽车)行业突飞猛进,推动了工业机器人品牌安装量快速增长。从2022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下游行业出货情况来看,3C电子需求较大幅度萎缩,- -般I业不及预期;新能源弥补了3C等产业需求下滑的缺口,成为市场最大的增长动力。根据MIR,2022年上半年内资本体厂商中埃斯顿和汇川技术领跑,2021年两家企业出货量均突破一万台,2022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目标为1.6-1.8万台,2023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目标为2.5万台,较2022年出货量目标提升399%-56%;汇川技术2022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产品累计出货量已破万台。从产业发展环境来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欧盟通胀高企,国内产业链迎来弯道超车机会。去年以来,工业原材料价格涨幅逐级回落,芯片供应紧张格局有所改善,企业盈利基础全面趋暖。

  ◆预计本轮工业机器人需求拐点或在2023年上半年显现

  从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看,当前仍处下行通道。从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来看,20002020年,国内共经历6轮完整的库存周期,当前处于第七轮去库存的下行期。除2000.6-2002.10的周期外,其余的各轮周期大致在3-4年。本轮周期自2019年12月开始,至今经历了37个月,参考过去的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期,本轮或仍需1-3个季度去库存。通用自动化设备行业,以工业机器人和金属切削机床为代表,过去两轮周期行业需求领先库存周期2-3个季度。我们预计,本轮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拐点或在2023年上半年显现。

  投资建议:国家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系统推进行业发展,着力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将催化行业产品升级、技术迭代、应用创新、市场规模扩张。随着疫情渐去、消费复苏、国家扶持,预期在未来3-5年内机器人产业整体将迎来新- -轮景气周期。老龄化加速为机器人奠定长期发展基础,产业链相关环节和细分领域存在高速增长机会。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程加速,本土零部件及本体厂商持续突破支撑整体产业健康发展。预计本轮工业机器人需求拐点或在2023年上半年显现。工业机器人领域,建议关注: 1)在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替代的领先厂商,绿的谐波、双环传动、汇川技术、中大力德; 2)中、下游,“核心零部件生产+本体生产+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模式的厂商将会获得优势竞争地位,领导性厂商埃斯顿; 3)系统集成企业可能迎来价值重估机会,新时达、拓斯达; 4)以机器视觉为代表的人机交互等产业链环节有高速增长机会,奥普特、天准科技; 5)特种机器人领域,建议关注:景业智能、亿嘉和。其它,建议关注:军用机器人首家核心上市公司,晶品特装(军工组覆盖);6)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建议关注:雷赛智能、鸣志电器; 6) AI智能语义领域,建议关注:科大讯飞、拓尔思。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绿的谐波
工分
3.2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画个圈圈送给你
    一路目送的小韭菜
    只看TA
    2023-01-30 17:44
    感谢整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